最近的一项研究对900多名癌症患者梳理回顾,发现他们患癌前的半年内,身体已经出现了这些信号!
患癌前的半年内,他们身体出现了这些信号!
2024年10月《英国医学期刊》(BMJ)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没有突然消瘦的人相比,突然消瘦的人在3~6个月内被诊断为癌症的可能性增加。
研究分析了6万多名突然消瘦的成年人,其中58.2%为女性,51.8%年龄在60岁以上,26.3%曾吸烟。
结果发现,在体重减轻诊疗后6个月内,908人(1.4%)患癌,其中882人(97.1%)年龄在50岁以上,最常见的是肺癌,其次是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和淋巴瘤,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腹痛、背痛、胸部感染和疲乏。
另外,在男性研究对象中,突然消瘦并伴有腹痛、食欲不振、吞咽困难、咯血、非心源性胸痛、腹部肿块、胸部症状、缺铁性贫血、黄疸和淋巴结疾病等10种临床体征会令患癌可能性增加。
而女性突然消瘦者若伴有腹痛、食欲不振、背痛、排便习惯改变、消化不良、腹部肿块、胸部症状、缺铁性贫血、黄疸、淋巴结病和静脉血栓栓塞等11种临床体征,可使患癌可能性增加。
因此,日常要留意这些癌症发出的警示信号!
常见的获得性癌前病变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症状?
根据病变的部位,可以将获得性癌前病变大致分为消化系统癌前病变、生殖系统和乳腺癌前病变、皮肤和黏膜癌前病变。
01、消化系统癌前病变
●大肠腺瘤
也称“腺瘤性息肉”。腺瘤组织血管丰富,表面发生糜烂或溃疡时可引发出血。因此,若出现便血(鲜血便或黑便)或腹痛等症状应引起重视,建议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
大肠腺瘤可以通过结肠镜检查并结合病理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通常建议及时进行内镜下或手术切除治疗,以降低其进展为大肠癌的风险。研究表明,直径大于等于2厘米的大肠腺瘤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研究显示可达约50%),且在一定范围内,腺瘤体积越大,其癌变风险往往也越高。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容易导致胃黏膜病变持续存在或进展,属于胃癌的癌前病变。如果经常胃疼,建议进行胃镜检查,必要时可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
一种炎症性肠病,在反复溃疡和黏膜增生的基础上可能会发生结肠癌。结肠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是明确诊断的主要方法。
●肝硬化
肝硬化是多种慢性肝病进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可增加肝癌发生风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未规范治疗,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建议慢性肝病患者定期随访监测。
02、生殖系统和乳腺癌前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的病变,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是宫颈癌前病变。根据细胞异型程度,CIN分为三级:CINⅠ(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Ⅱ(中度)、CINⅢ(重度,含原位癌),其中CINⅡ、Ⅲ进展为宫颈癌风险较高。常见筛查方法为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和HPV检测,确诊需宫颈活检。治疗依级别而定,及时干预可有效预防宫颈癌。
●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
是一种乳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多见于40岁左右的女性。常见症状包括乳腺肿块、乳腺疼痛或胀痛等,该病变具有发展为乳腺癌的风险,需密切监测随访。
03、皮肤和黏膜癌前病变
●黏膜白斑
常见于口腔、生殖器等黏膜部位,临床表现为白色斑块或斑片,具有恶变潜能,可能发展为鳞状细胞癌。例如,喉白斑可能发展为喉鳞状细胞癌。
预防癌症先做好这2点
01、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中加强防癌意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从源头上预防部分癌症。大量研究证实,任何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为目的的改变都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癌风险。
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心情舒畅,可以有效预防部分癌症的发生。以健康饮食为例,提倡少食多餐、少盐多淡、少肉多素、少酒多茶、少炸多炖、少烫多温、少熏多炒等。注意避免食用发霉的食物,少食用油炸和腌制的食物。
此外,要保持个人卫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推行使用公筷,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02、按时体检及早发现
目前的医疗检验技术手段可以在早期发现大部分癌症,比如胸部低剂量螺旋CT可以筛查肺癌,超声结合钼靶可以筛查乳腺癌,胃肠镜可以筛查消化道肿瘤等。选择个体化体检项目是提高癌症早诊率的关键。
除了做好防癌体检,大家还要警惕癌症的早期症状。癌症的治疗效果与癌症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越早发现癌症,患者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时间越长。当身体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