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非浸润性小叶肿瘤病理诊断

2025-11-03 18:03:54来源:山东省妇保院病理科
非浸润性小叶肿瘤包括非典型小叶增生和小叶原位癌,区别在于单个小叶单位的受累范围不同。

01、非典型小叶增生(ALH)

ALH起源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的小的、粘附性差的细胞,非浸润性、肿瘤性增生,有或没有终末导管的派杰样受累;未达到小叶原位癌的诊断标准。

02、小叶原位癌(LCIS)

LCIS是一种非浸润性的肿瘤细胞增生,起源于末端导管小叶单位,伴有或不伴有终端导管的派杰样累及,TDLU中>50%的腺泡被肿瘤细胞充满、扩张/膨胀。

WHO编码:8520/2

亚型:经典型小叶原位癌;多形性小叶原位癌;旺炽性小叶原位癌

分布

除了位于小叶内,小叶肿瘤可以累及许多其它病变,包括硬化性腺病、放射状瘢痕、乳头状病变、纤维腺瘤以及胶原小体病等。

部位

1、双侧性:研究表明,患有小叶原位癌的女性同时患对侧乳腺癌的风险高。当同侧乳腺仅患有小叶原位癌时,在对侧乳腺活检标本中,约40%也存在小叶原位癌。

2、多灶性:1个象限内存在多个病灶受累。

3、多中心性:多个象限受累。

临床表现

常缺乏临床特征,通常是其他病变活检镜下偶然发现。小叶原位癌病灶不会使乳腺组织发生明显改变。存在广泛病变的旺炽性小叶原位癌或多形性小叶原位癌时,由于受累小叶范围大,大体可见乳房组织切面呈轻微的颗粒状外观。

发病机制

E-cadherin失活是小叶肿瘤的标志。E-cadherin功能受损导致小叶细胞失粘附生长。但是,E - cadherin 蛋白相关基因CDH1的突变几乎只存在于小叶原位癌中。81%的LCIS病例中发现了CDH1突变。

ALH和LCIS病理诊断

1、以下两种方法作为腺泡扩张/膨胀的指标

(1)将受累腺泡的直径与相邻未累及腺泡的直径进行比较,如果受累腺泡比未受累腺泡的增大,则它们被认为是膨胀的。

(2)评估受累腺泡中的细胞数量,如果受累腺泡直径上≥8个细胞,则认为它们膨胀。

2、ALH的诊断必须考虑定性和定量两因素

(1)定性:特征是小叶或小导管内存在与小叶原位癌类似的异常细胞。在最低程度的结构中,病变细胞取代正常小叶上皮的一部分,而腺泡不明显增大。

(2)定量:具有小叶原位癌特征的受累小叶范围<50%或<75%,一些学者认为受累小叶范围<50%的病变应诊断为非典型小叶增生。WHO5th中提出:在TDLU中,ALH显示单一形态上皮细胞的实性增生,其累及范围<50%的腺泡。

3、ALH和经典型LCIS有两种细胞类型增生

A型细胞是具有均匀深染细胞核的小细胞,细胞胞质稀少,核小至稍大(1-1.5倍于淋巴细胞核),圆形,核形态温和,核仁不明显。

B型细胞具有更丰富的细胞质和更大的细胞核(淋巴细胞核大小的2倍),大小和形状有轻-中度多形性,可见明显小核仁。

实际工作中,A型和B型细胞之间的区别没有已知意义。

4、LCIS亚型

(1)经典型LCIS的特征:是A型和/或B型上皮细胞的失粘附性增生。核分裂和微钙化不常见。

(2)多形性LCIS:具有明显核多形性,细胞是淋巴细胞4倍/或相当于高级别 DCIS,与经典型小叶原位癌相比,细胞胞质更丰富,核更大,核多形性更明显,常有1个或多个大核仁。多形性小叶原位癌的细胞核通常呈分叶状或锯齿状。

(3)旺炽性LCIS:形成融合成片状,明显膨大的TDLU没有间质,膨胀的腺泡相当于40-50个细胞的区域。旺炽性小叶原位癌通常为低级别核或中级别核。多形性LCIS和旺炽性LCIS经常表现出粉刺和钙化。

5、ALH与LCIS免疫组化

(1)E-cadherin 阴性,不表达 a-catenin 和 β-catenin ,p120胞质阳性,CK 34βE12强阳性。但是,大约有10%的组织学诊断明确的非典型小叶增生和小叶原位癌病例存在 E - cadherin 异常表达,即斑片状、微弱、"点状"染色,出现这种情况也不应诊断为导管原位癌。还有部分小叶原位癌细胞 E - cadherin 明显阳性染色,可能是夹杂了肌上皮细胞或残留导管上皮的阳性反应,应注意鉴别。

(2)ER 和 PR几乎在所有经典型小叶原位癌中表达,旺炽性小叶原位癌的 ER 阳性率为92%,而在多形性小叶原位癌中的阳性率仅为66%,在大汗腺多形性小叶原位癌中阳性率不到25%。

(3)HER2:经典型小叶原位癌很少表达HER2,HER2阳性时多为多形性小叶原位癌。

(4)Ki67:经典型小叶原位癌的增生活性较低,多形性小叶原位癌的Ki67通常>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