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身体出现这 10 个症状,可能是肿瘤在 “报警”!别等晚期才察觉

2025-10-24 14:07:00来源:湖湘中医肿瘤医院
很多人觉得 “肿瘤离自己很远”,直到出现明显疼痛、肿块才去检查,却不知此时往往已到中晚期。其实多数肿瘤在早期都会通过身体发出 “预警信号”,只是这些信号常被误认为 “小毛病”,比如把体重骤降当 “减肥成功”,把便血当 “痔疮”,最终错过最佳干预时机。今天就为大家梳理:身体出现哪些症状,可能是肿瘤的信号?发现后该怎么做?

01,先看 “全身通用信号”:这些异常别归为 “累了、上火了”

肿瘤细胞会影响全身代谢,早期常出现以下 4 个 “不特定部位” 的症状,覆盖多种肿瘤类型,尤其要警惕:

1. 不明原因体重骤降

1-2 个月瘦 5 斤以上,没刻意减肥

如果没有节食、运动,却在 1-2 个月内体重突然下降 5 公斤以上,甚至出现 “喝水都瘦” 的情况,要警惕肿瘤可能。

肿瘤细胞会疯狂消耗身体营养,同时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导致体重快速下降 —— 这种 “非主动减重” 在肺癌、胃癌、胰腺癌、肠癌中都很常见,别误以为是 “压力大、代谢好”。

2. 长期低烧不退

37.5-38℃,抗生素无效

普通感冒发烧多在 3-5 天内好转,且体温常超 38.5℃;但如果是 “癌性发热”,多为 37.5-38℃的低烧,持续 2 周以上不退,吃抗生素后只能暂时缓解,停药就反复。

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坏死、释放毒素,刺激身体产生炎症反应,常见于白血病、淋巴瘤、肝癌、肺癌等,别当成 “慢性咽炎、支气管炎” 拖延。

3. 莫名乏力疲惫

休息也缓解不了,走几步就累

偶尔劳累后休息 1-2 天就能恢复,是正常的身体反应;但如果出现 “持续乏力”—— 比如早上起床后仍觉得没精神,做饭、散步等日常活动都觉得累,休息后也无法缓解,要警惕异常。

肿瘤会导致身体代谢紊乱,消耗大量能量,即使没有体力活动,也会让人觉得疲惫不堪,这种症状在多种肿瘤早期都可能出现,别硬扛着 “等好转”。

4. 体表或皮下肿块

快速变大、质地硬、无痛

身上长肿块很常见,但如果肿块符合 “快速生长、质地硬、活动度差、无痛” 这 4 个特点中的 2 个,要警惕肉瘤或转移瘤可能:

比如乳腺肿块(警惕乳腺癌):摸起来像 “硬石头”,按压不痛,1-2 个月内从黄豆长到鸡蛋大小;

比如甲状腺肿块(警惕甲状腺癌):随吞咽动作移动度差,质地偏硬,表面不光滑;

比如四肢皮下肿块(警惕软组织肉瘤):无痛但快速变大,推动时几乎不动。

别把这类肿块当 “脂肪瘤、囊肿”,尤其要注意 “短期内明显变化” 的肿块。

02、再看 “部位特异性信号”,不同器官肿瘤,症状藏在细节里

除了全身信号,肿瘤生长的部位还会出现针对性症状,这些信号往往和具体肿瘤类型直接相关,需对应关注:

5. 呼吸道症状

咳嗽、咳血超 2 周不缓解

如果咳嗽持续 2 周以上,且符合以下特点,要警惕肺癌:

咳嗽类型:从 “偶尔干咳” 变成 “刺激性咳嗽”,比如闻到油烟、冷空气就剧烈咳嗽;

伴随症状:咳血(痰中带血丝、血块),或咳嗽声音变嘶哑,甚至出现胸闷、气短;

区别于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咳嗽多带白痰,1 周内好转;肺癌咳嗽多无痰或带血痰,吃止咳药无效。

6. 消化道症状

吞咽异常、排便 / 排尿变了

(1)吞咽异常:警惕食道癌、胃癌

如果吃干硬食物时觉得 “卡喉”,需要配水才能咽下去;或总觉得 “食道里有东西粘住”,咽不下去也咳不出来,持续 2 周以上无改善,要警惕食道癌、胃癌。

早期多表现为 “咽干硬食物不适”,后期会发展到 “喝稀粥也不畅”,别当成 “咽炎、食管炎” 拖延。

(2)排便异常:警惕肠癌

如果排便出现以下变化,且持续 2 周以上,要警惕肠癌:

习惯变乱:以前每天固定排便,突然变成 “一天拉 3-4 次稀便” 或 “4-5 天不排便”(便秘、腹泻交替出现更危险);

形状变细:从 “香蕉状” 变成 “铅笔细条”,甚至表面有压痕;

大便带血:血液和大便混合,颜色偏暗红、发黑,或出现 “黏液血便”(区别于痔疮的 “鲜红滴血不混便”)。

(3)排尿异常:警惕膀胱癌、肾癌

如果出现以下排尿问题,别只当 “尿路感染”:

无痛血尿:小便带血,但没有尿频、尿急、尿痛,血液和尿液混合,颜色偏红或暗红;

尿频尿急:没有多喝水,却频繁去厕所,尤其夜间排尿次数增多(超过 2 次);

排尿困难:尿流变细、尿不尽,甚至出现排尿中断。

这些症状在膀胱癌、肾癌早期很常见,普通尿路感染吃抗生素会好转,肿瘤引起的异常则持续不缓解。

7. 皮肤症状

长期不愈的溃疡、黑痣变了

皮肤出现以下 2 种情况,要警惕皮肤癌:

  • 皮肤溃疡:普通溃疡 1-2 周愈合,而皮肤癌溃疡超过 1 个月不结痂,边缘隆起、中间凹陷,质地变硬,甚至伴随出血、流脓;

  • 黑痣变化:身上的黑痣突然 “变脸”—— 直径超过 6 毫米,颜色变深(比如从黑色变成杂色),形状变不规则(边缘不光滑、不对称),或出现瘙痒、破溃、出血。

别忽视皮肤的 “小伤口、小黑痣”,尤其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的部位(脸、脖子、手臂)。

8. 女性特有症状

异常出血、分泌物变了

女性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要警惕妇科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

非经期出血:比如绝经后突然出血,或经期外出现 “点滴出血”,出血颜色偏暗,伴随腰酸、腹痛;

白带异常:白带从透明、白色变成 “血性白带”“脓性白带”,或伴有腥臭味,持续 2 周以上;

盆腔不适:长期小腹坠胀、隐痛,或触摸到下腹部有肿块,按压时疼痛。

别把这些症状当 “月经不调、妇科炎症”,尤其要注意 “绝经后异常出血”。

9. 骨痛、神经症状

警惕骨转移、脑转移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神经不适,要警惕肿瘤转移:

骨痛:固定部位的骨痛(如肋骨、腰椎、骨盆),按压或活动时加重,甚至出现 “夜间痛醒”,严重时可能引发骨折(警惕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骨转移);

神经症状:头痛、头晕、视力模糊、手脚麻木(比如拿东西掉地上),或出现 “突然抽搐”,要警惕脑转移(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易转移到脑)。

这些症状易被误认为 “关节炎、颈椎病”,尤其本身有癌症病史的人,更要警惕转移可能。

03、关键提醒,出现信号别慌,做好这 2 步

如果身体出现上述 1 个或多个症状,且持续超过 2 周,别恐慌,也别自行判断吃药,做好以下 2 步即可:

1. 先 “针对性自查”

根据症状挂对应科室

呼吸道症状(咳嗽、咳血)→ 挂呼吸科;

消化道症状(吞咽异常、排便异常)→ 挂消化科;

体表肿块、皮肤症状 → 挂外科(乳腺肿块挂乳腺外科,甲状腺肿块挂内分泌科或甲状腺外科);

女性妇科症状 → 挂妇科;

全身症状(体重骤降、低烧)→ 挂全科或肿瘤科,先做基础检查(如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全身体检)。

2. 再 “遵医嘱检查”

避免过度或漏查

生会根据症状推荐检查项目,比如:

怀疑肺癌 → 做胸部 CT;

怀疑肠癌 → 做肠镜 + 大便隐血试验;

怀疑乳腺癌 → 做乳腺超声 + 钼靶;

怀疑脑转移 → 做头颅 MRI。

别因 “害怕检查结果” 而逃避,早期肿瘤通过检查发现后,治疗难度小、疗效好,拖到晚期才是真的危险。

最后:肿瘤信号≠确诊,早查早安心

需要强调的是:出现上述症状,不代表一定是肿瘤,也可能是普通疾病(比如咳嗽可能是支气管炎,便血可能是痔疮)。

但关键在于 “别忽视、别拖延”—— 普通疾病通过治疗会快速好转,而肿瘤信号会持续存在甚至加重。

对健康来说,“警惕信号、及时检查” 是最有效的防癌方式。如果此刻的你正被上述症状困扰,别犹豫,尽快去医院对应科室咨询,早排查、早安心,才能把健康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