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治疗新拐点:免疫之后,TCE和ADC接棒登场
小细胞肺癌(SCLC)作为最具侵袭性的肺癌类型之一,虽在免疫治疗带来“破局”后迎来短暂希望,但多数患者仍在几个月内进展,后线治疗始终乏力。
近年来,T细胞衔接器(TCE)与抗体偶联药物(ADC)成为新突破口,尤其是聚焦DLL3这一小细胞肺癌特异性靶点。
一、TCE双抗:“精准杀瘤”新方向
TCE药物可桥接T细胞和肿瘤细胞,直接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具备不依赖抗原呈递的优势。
① Tarlatamab:首个DLL3/CD3双抗,2024年获FDA加速批准用于二线及以上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数据显示治疗应答率达4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近5个月,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接近50%,安全性仍需优化。
② ZG006:全球首个DLL3三特异性TCE,国内处于II期研究中,治疗应答率超60%,疗效在DLL3低表达及脑转移人群中也表现出活性。
③ Obrixtamig:美国FDA授予快速通道认证,在联合化疗的研究中治疗应答率高达70%,疾病控制率为87%,为二线治疗提供新希望。
总结:TCE疗法对耐药小细胞肺癌展现强劲疗效,尤其适用于三线及以上患者,但CRS及神经毒性仍是关注重点。
二、ADC创新:后线治疗再升级
ADC(抗体偶联药物)将靶向抗体与化疗毒素结合,实现“定点清除”。
① ZL-1310(靶点DLL3):治疗应答率高达79%,疾病控制率达100%,特别对脑转移控制效果突出,未放疗患者中治疗应答率高达86%。
② Ifinatamab deruxtecan(靶点B7-H3):II期数据显示治疗应答率为54.8%,中位总生存时间近12个月,已进入全球III期。
③ 戈沙妥珠单抗(靶点TROP2):全球首个获批的TROP2的ADC,二线治疗应答率达41.9%,在铂敏感患者中疗效更强。
三、免疫治疗扩展:布局一线与巩固治疗
自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在临床研究中显著延长总生存期后,小细胞肺癌已进入“化疗+免疫”时代。2025年,度伐利尤单抗已获批用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巩固治疗。与此同时,双抗IO药物也在加速推进:
① PD-L1/VEGF双抗PM8002:治疗应答率高达85.4%,一年生存率达72.7%;
② PD-1/CTLA-4双抗也已启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III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