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癌症,很多家长会疑问,“孩子得了肿瘤,一定要手术吗?”“化疗会不会让孩子特别难受?”“放疗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听说靶向药效果好,我的孩子能用吗?”······今天就为大家详细科普关于儿童肿瘤防治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儿童实体肿瘤?和白血病有什么区别?
儿童实体肿瘤是指发生在身体各器官或组织的固态肿块,比如脑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而白血病属于血液系统肿瘤,主要影响骨髓和血液。实体肿瘤的治疗通常需要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手段,而白血病以化疗和骨髓移植为主。
常见的儿童实体肿瘤有:神经母细胞瘤(多见于腹部或肾上腺),肾母细胞瘤(Wilms瘤,肾脏肿瘤),肝母细胞瘤(儿童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横纹肌肉瘤(可发生在头颈部、泌尿系统或四肢),骨肉瘤(多见于青少年,常发生在长骨),脑肿瘤(如髓母细胞瘤、胶质瘤等)
手术治疗篇
手术是实体肿瘤治疗的核心手段之一,尤其是早期肿瘤,完整切除能极大提高治愈率。现代小儿外科技术成熟,麻醉安全,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肿瘤位置和大小制定个性化方案,尽量保护正常组织。部分肿瘤可用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如果肿瘤太大或位置特殊时仍需开腹手术,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最佳方案。如果肿瘤太大或侵犯重要器官,可能需先化疗缩小肿瘤再手术。
化疗篇与放疗篇
化疗是儿童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是用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式,通常治疗3个月到1年不等,分几个疗程,中间有休息期让身体恢复。但家长们常被“掉头发、呕吐”等副作用吓到。其实,儿童对化疗的耐受性比成人好,长期大剂量化疗可能影响身高或内分泌功能,但医生会监测孩子的生长情况,必要时用生长激素等干预。
化疗常见副作用及应对:
恶心呕吐 → 使用高效止吐药,调整饮食(少食多餐,避免油腻)。
脱发 → 头发在化疗结束后会重新长出,且可能更浓密!
免疫力下降 → 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必要时使用升白针。
口腔溃疡 → 用儿童专用漱口水,保持口腔清洁。
化疗是许多儿童肿瘤的核心治疗手段,随意停疗可能导致复发。医生会精确计算剂量,利远大于弊!
放疗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适用于局部控制肿瘤(如脑瘤、横纹肌肉瘤),放疗通常用于术后残留肿瘤或高危病例。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放疗,医生会权衡利弊,比如脑肿瘤可能需放疗,一般3岁以下幼儿尽量避免。儿童放疗技术(如质子治疗)可精准靶向肿瘤,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传统放疗可能影响生长(如脊柱照射影响身高),而现代调强放疗(IMRT)和质子治疗极大降低了这种风险。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篇
靶向药像“精确导弹”,只攻击癌细胞,副作用比化疗小。近年来,靶向药和免疫治疗(如CAR-T)在儿童肿瘤中取得突破!比如:神经母细胞瘤:GD2抗体(如Dinutuximab),某些脑瘤:BRAF抑制剂(如达拉非尼)。靶向药副作用通常比化疗小,但价格较高,需基因检测确认是否适合用药,目前主要用于复发/难治性肿瘤。
康复与长期随访篇
癌症治疗结束后,大多数治愈的孩子可以正常上学、运动,甚至生育。但需注意定期复查(前2年每3-6个月一次,之后逐渐延长);关注远期副作用(如心脏功能、听力等,医生会长期随访);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孩子克服治疗阴影,重返社会。
如何早期识别孩子有没有肿瘤?
日常生活中,警惕这些信号:不明原因肿块(肚子、颈部、四肢),长期发热、疼痛、体重下降,眼球突出、走路不稳(警惕脑瘤),建议定期体检,B超可筛查腹部肿瘤。
作为家长,我们能做什么?
孩子患肿瘤,家长往往比孩子更焦虑。这5件事家长们牢记:
儿童肿瘤治愈率远高于成人! 肝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整体生存率>90%,低危神经母细胞瘤>95%;
不要因为害怕副作用放弃治疗! 医生会尽量减轻孩子的不适;
营养支持很重要! 治疗期间要保证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定期复查不能少! 即使治愈,也要坚持随访5年以上;
心理支持很重要! 家长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积极心态能帮助孩子更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