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天人相应”—秋冬气候特点与女性身体的关联性
中医认为,自然界和人体是一个整体,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因此季节的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身体状态,了解这些规律,才能针对性地做好预防。
秋季:干燥为主,容易消耗人体津液
秋天水汽敛收、空气干燥,人与自然相应,人体内的滋润液(中医称之为“津液”)会向内收敛,更多地滋润内脏,因此,体表和五官相应滋润不足,出现口干、鼻子干、皮肤干燥脱屑的情况。秋天对应的脏腑是肺脏,燥气太过则为燥邪,肺脏娇嫩,容易被燥邪影响,引发咳嗽、过敏等症状,抵抗力下降时还容易感冒。
冬季:寒气为主,影响气血运行
中医认为,人体的防御力、气血运行主要靠阳气推动,冬季寒气重,人体的阳气也会“藏”起来,因此防御力减弱,寒气容易从手脚、腰腹侵入,导致“宫寒”,出现痛经、经血颜色暗、有血块等问题。寒气会让气血运行变慢,就像冬天河水结冰流速减慢一样,寒气长期堆积,还可能加重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积聚类疾病,甚至影响月经周期。
秋冬共同点:情绪易低落
秋冬季节,自然界花草凋零,环境冷清,人容易跟着情绪低沉、伤感。中医认为女性情绪和肝、肾功能密切相关,情绪低落会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肝脏功能,进一步影响气血运行,形成“情绪差→气血滞→月经乱→情绪更差”的恶性循环。
秋冬天的气候特点决定着秋冬女性保健关键在于避开“燥邪”和“寒邪”,日常做好保暖,尤其是腰腹、手脚,通过食疗和温和运动补养气血,多关注情绪,避免长期低落。最终实现气血充足通畅,从根本上减少秋冬常见病困扰,从容度过秋冬。
不同生理阶段女性的保健重点和方法不同,接下来将为大家逐一介绍女性经期、孕期、产后等不同时期养生指引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