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孕前孕期营养补充指南!

2025-09-29 14:46:52来源:珠海妇幼
孕前和孕期营养是保障母儿健康的重要因素,合理均衡的营养摄入,减少出生缺陷和不良妊娠结局意义重大。

全球出生缺陷报告显示,每年大约有790万儿童发现为出生缺陷,占出生儿童总数的6%,我国近10年出生缺陷率维持在5.6%左右。

妊娠前和孕产期妇女是营养不良的高风险人群,维持孕产妇体内合理的营养素水平,将有利于预防出生缺陷和改善不良妊娠结局,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儿童健康水平。

胎儿期是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生命早期1000天),尤其孕早期3个月是神经管、心脏等器官形成的关键期,科学补充叶酸、钙、DHA等营养素,能从源头降低43%先天性心脏病、92%神经管畸形等出生缺陷风险

叶酸何时开始补充?

对于无高危因素的妇女,建议至少从妊娠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持续补充至妊娠满3个月从生理需求来看,叶酸对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至关重要,而胎儿神经管发育关键期在受孕后的第3-4周,此时很多女性可能尚未察觉自己怀孕,提前3个月补充能让体内叶酸水平在受孕时就达到有效预防浓度。

同时,可选择含叶酸、维生素B₁₂及铁的复合维生素补充剂,多种微量营养素协同作用,能更好地满足孕期营养需求,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风险。

叶酸每日补充多少?

叶酸的每日补充剂量需根据不同人群调整,具体可分为以下情况:

01、无高危因素妇女

每日补充叶酸0.4-0.8mg,此剂量能满足大多数备孕及孕早期女性的需求,有效降低胎儿神经管畸形等常见出生缺陷风险。

研究表明,该剂量可帮助多数女性在孕期将红细胞叶酸浓度维持在合理水平,为胎儿发育提供良好保障。

02、既往存在NTD(胎儿神经管畸形)妊娠史的妇女

因胎儿再次发生NTD的风险显著升高,建议至少从妊娠前1个月开始补充叶酸4mg/d,因国内剂型原因,也可补充5mg/d,持续补充至妊娠满3个月

大剂量叶酸补充能针对性降低此类高危人群胎儿NTD的再发风险,临床研究显示,该剂量可使NTD再发风险降低72%。

03、叶酸缺乏相关出生缺陷高风险人群

包括有叶酸缺乏相关出生缺陷(如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等)家族史、孕前糖尿病、癫痫、胃肠道吸收不良性疾病,或正在服用增加NTD发生风险药物(如卡马西平、二甲双胍等)的妇女,建议至少从妊娠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0.8-1mg/d,直至妊娠满3个月。此剂量能更好地应对该类人群对叶酸的特殊需求,降低子代出生缺陷风险。

04、妊娠前超重(BMI为24.0-<28.0kg/m²)或肥胖(BMI≥28.0kg/m²)妇女

肥胖妇女对叶酸的需求增加,易出现叶酸相对缺乏,建议至少从妊娠前3个月开始至整个妊娠期,每日补充含叶酸0.8-1mg的复合维生素,以满足孕期叶酸需求,降低子痫前期等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05、双胎妊娠孕妇

多胎妊娠孕妇叶酸缺乏风险更高,建议从妊娠早期开始每日补充叶酸0.8-1mg,直至整个妊娠期,为两个胎儿的发育提供充足叶酸支持,减少因叶酸不足导致的各类出生缺陷。

怀孕了还要补叶酸吗?

怀孕后仍需继续补充叶酸,具体建议如下:

孕妇在妊娠中、晚期可继续补充叶酸或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并持续整个妊娠期

妊娠中晚期,胎儿生长发育速度加快,对叶酸等营养素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叶酸不仅参与胎儿神经系统发育,还在红细胞生成、DNA合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持续补充能满足胎儿发育和孕妇自身代谢需求。

我国在日常食品中未实施叶酸强化,而妊娠中、晚期孕妇对叶酸及其他多种微量营养素的需求普遍增加,仅靠膳食难以满足。

研究显示,妊娠期持续服用含铁、叶酸等至少3种微量营养素的复合维生素补充剂,可降低分娩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15%,含4种以上微量营养素的补充剂效果更显著,还能降低分娩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对母儿健康益处明显。

需注意,在不考虑膳食叶酸的基础上,从营养补充剂中额外获取的叶酸总量不建议超过1mg/d,且要避免联用有相同成分的补充剂,防止叶酸过量摄入。

孕期贫血该如何应对?

孕期贫血需提前筛查、科学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 筛查建议对有贫血高危因素者,可在首次产前检查时(妊娠12周内最佳)检测血清铁蛋白(SF)水平

SF水平反映体内铁储存状态,是评价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较特异的指标。

研究显示,妊娠早期SF水平是预测妊娠晚期贫血的最佳标志物,且与妊娠早、晚期血红蛋白(Hb)水平显著正相关,早期筛查能及时发现铁缺乏情况

 高危因素识别贫血高危因素包括贫血史、胃肠道等手术史、多胎妊娠、妊娠间隔<1年、素食等。存在这些情况的孕妇,铁缺乏及贫血的发生风险更高,更需重视血清铁蛋白检测。

➡ 干预措施若检测发现SF<30μg/L,提示铁耗尽的早期,宜口服铁剂30-60mg/d

SF<20μg/L时,应考虑缺铁性贫血,需及时调整补铁方案,加大补铁剂量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合理补铁不仅能改善孕妇贫血状况,还能预防因贫血导致的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

对于双胎妊娠孕妇,其对铁的需求量是单胎妊娠孕妇的1.8倍,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风险更高,建议每日补充铁元素30-60mg,并定期监测血液指标,根据情况调整补充剂量。

孕期体重如何管理?

孕期体重增长需结合孕前BMI合理控制,不同人群的体重增长范围及管理建议如下:

单胎妊娠孕妇

妊娠前低体重(BMI<18.5kg/m²)妇女:推荐妊娠期体重增长(GWG)范围11.0-16.0kg。低体重孕妇孕期需适当增加体重,为胎儿发育提供充足营养,但也需避免体重增长过快,防止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等风险。

妊娠前正常体重(BMI:18.5-<24.0kg/m²)妇女:推荐GWG范围8.0-14.0kg。此体重区间的孕妇,需保持体重平稳增长,既能满足胎儿生长需求,又能降低母儿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妊娠前超重(BMI:24.0-<28.0kg/m²)妇女:推荐GWG范围7.0-11.0kg。超重孕妇孕期体重增长需适当控制,避免体重过度增加,减少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妊娠前肥胖(BMI≥28.0kg/m²)妇女:推荐GWG范围5.0-9.0kg。肥胖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应严格限制,过度增重会显著增加各类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合理控制体重对母儿健康至关重要。

双胎妊娠孕妇

妊娠前正常体重的双胎妊娠孕妇,推荐GWG范围16.7-24.3kg

妊娠前超重和肥胖的双胎妊娠孕妇,GWG应相应减少。双胎妊娠孕妇体重增长需结合自身孕前BMI调整,既要满足两个胎儿的发育需求,又要避免体重增长过多引发并发症。

研究显示,GWG低于指南推荐水平会增加妊娠32周前的早产风险,超过推荐水平则会增加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因此需严格遵循推荐范围管理体重。

适宜的GWG可降低母儿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以及子代远期发生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我国不少孕妇面临能量摄入相对过剩但微量营养素缺乏的双重挑战,孕期体重管理还需考虑孕周,根据胎儿生长速率及孕妇的生理和代谢变化适当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在控制体重增长的同时,满足孕期对各类营养素的需求。

备孕前,夫妻双方记得到医院完成孕前优生优育检查,根据医生建议合理补充各种营养,让新生命有备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