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在“宫殿”内壁的麻烦制造者
想象一下,子宫就像一个倒置的宫殿。子宫肌瘤根据生长位置分为三类:
1. 肌壁间肌瘤:
长在厚实的“宫墙”肌肉里,最常见。
2. 浆膜下肌瘤:
长在“宫殿”外墙上,向外突出。
3. 黏膜下肌瘤:
长在“宫殿”最内侧的黏膜层下,向宫腔内生长。
正是这第三种——黏膜下肌瘤,最容易引起李女士遭遇的严重问题。
二、黏膜下肌瘤为何如此“不安分”?危害又体现在哪里?
1、黏膜下肌瘤堪称月经的“洪水猛兽”:
它直接占据宫腔地盘,使子宫内膜面积异常增大,干扰子宫正常的收缩止血功能。导致月经量显著增多、经期延长,甚至两次月经间不规则出血。长期如此,极易导致严重贫血,头晕乏力等。
2、存在“外凸或脱出”风险:
部分黏膜下肌瘤,尤其是带蒂黏膜下肌瘤,随着子宫收缩和重力作用,可能像果实成熟脱落般逐渐被挤出宫腔。当肌瘤脱出到阴道内甚至阴道口时,其蒂部血管可能被牵拉、损伤,引发突发性、危及生命的阴道大量出血,这正是李女士遭遇的紧急情况。脱出的肌瘤还会引起明显的下坠感、疼痛等不适。
3、生育路上的“绊脚石”:
占据宫腔或堵塞输卵管开口,干扰受精卵着床,可能导致不孕或增加流产、早产的风险。
三、遭遇紧急脱出大出血如何应对?
立即就医:
阴道大量出血或发现异物脱出,必须争分夺秒前往医院急诊科!
快速评估:
医生会进行妇科检查,明确是否肌瘤脱出及出血点,通过超声检查了解肌瘤位置、大小、数目,抽血化验评估贫血程度。
手术是核心:
迅速止血、移除脱出的肌瘤。如今,借助宫腔镜技术,医生可于宫腔镜检查下看见黏膜下肌瘤的根蒂部,在根蒂部直视下切除,既安全又能完整切除肌瘤。
后续治疗:
术后,根据病理结果、患者年龄、生育需求及是否合并其他肌瘤,可能需要进一步治疗。
四、早发现,早干预,避免危机
黏膜下肌瘤虽可能引发急症,但可防可治:
重视异常信号:
特别关注月经模式的显著改变(量多、时间长、不规则出血)、难以解释的贫血、下腹坠胀感。
定期妇科体检:
每年一次的妇科检查和盆腔超声是筛查子宫肌瘤(包括黏膜下肌瘤)的最有效手段。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肌瘤,尤其是明确为黏膜下类型,务必与妇科医生充分沟通。即使目前无症状,也需定期监测其变化。医生会根据肌瘤大小、症状、生育计划等制定个体化方案。
李女士的经历虽凶险,但结局令人欣慰,这得益于及时的急诊处理。黏膜下肌瘤就像体内一枚“定时炸弹”,引发的突发大出血常让人措手不及。请务必倾听身体的每一次异常倾诉,规律体检并非形式,而是对生命最切实的守护。健康无小事,关注异常出血,定期妇科检查,让潜在的危机消弭于萌芽之中,是对自己最负责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