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专家呼吁:对红斑狼疮女性患者进行全生命周期保护

2025-05-12 15:01:43来源:中国妇女网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风湿免疫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好发于育龄期女性。近年来,SLE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恰逢5月10日世界狼疮日,那么,狼疮究竟是怎样一种疾病,为何女性群体高发?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哪些长期损害?在临床治疗领域,现有哪些创新治疗方案?如何助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对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辽宁省狼疮脑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娉婷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云南省风湿免疫病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健教授为大家带来权威解读与分享。

重女轻男,狼疮发病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徐健教授介绍,“狼疮”的拉丁语“Lupus”对应英文是“wolf”,意为“狼”。患者发病后皮肤创面酷似被狼咬噬,“狼疮”因而得名。SLE并不是单纯的皮肤病,而是由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约50%患者会出现以鼻梁为中心的对称性蝶形红斑,严重时皮肤可出现糜烂甚至溃烂。

“SLE具有‘重女轻男’的发病特点,这种性别差异与雌激素密切相关。”徐健教授表示,SLE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是15岁左右的青少年时期和30-45岁育龄期,且好发于女性,目前男女比例可达1:12。因为15岁左右正好是女性发育成熟有月经的时候,卵巢功能开始成熟,雌激素分泌增加,生育期受激素波动影响是另一个发病高峰期。他强调对红斑狼疮女性患者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保护与呵护,特别是青春期与育龄期两个最重要的时期。

多器官损伤,影响狼疮患者的长期生存

徐健教授表示:“在西南地区,像云南、贵州、重庆,生活方式和语言很相通,老百姓甚至用“头发尖尖,指甲尖尖”的俗语来形容其全身性危害。就是从头发到指甲尖尖都可能受累,人体所有器官和脏器都可以引起病变。正是因为SLE累及多系统、多脏器,所以称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危害性极大。

杨娉婷教授补充道,除了自然病情会加重患者的器官损伤外,易感个体易受潜伏的EB病毒的诱导活化,在治疗期间可能导致病情加重,脏器损伤累积,都对患者带来多层面的损伤。这种从外至内、从表皮到脏器的全面攻击,对患者器官造成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因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而缩短寿命,甚至危及生命,凸显了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徐健教授强调,SLE目前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可达到临床治愈状态。20世纪50年代SLE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50%,而随着诊疗技术进步,狼疮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改善,如今已超过90%,但重症狼疮(如累及肾脏、神经系统或短期内疾病活动度极高)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一旦进展至重症阶段,治疗难度将大幅增加。因此,“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关注蝶形红斑、光过敏、关节肿痛,重点筛查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和抗核抗体(ANA),提升生存率,降低重症风险。

规范化诊疗,提升医患双方对器官保护的重视程度

杨娉婷教授指出,器官保护、预防复发、延长患者寿命是狼疮治疗的重中之重。狼疮治疗需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目标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达标。在疾病早期活动阶段,应迅速控制病情;长远来看,不仅要实现疾病活动度达标,还需降低药物副作用,保障病情长期稳定,减少疾病及药物对器官的损害,最终实现低疾病活动状态或DORIS缓解目标。只要达到这两个目标,就可改善患者预后、保护器官并延长生存期。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随着靶向生物制剂的研发与临床应用,狼疮治疗领域迎来了革命性突破。大量研究证实,生物制剂在降低年复发、减少激素依赖以及延缓肾脏、心血管等靶器官损伤进展方面表现优异,真正架起了“短期症状缓解”与“长期器官保护”之间的桥梁。

但在当前狼疮临床治疗中,仍存在“重短期控制、轻长期管理”的现象。因此,提升医患双方对器官保护的重视程度、推动规范化诊疗,已成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杨娉婷教授特别提醒:“红斑狼疮的感染是除了疾病本身进展外的第一位死因,所以避免过度治疗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增加了病人的严重感染、机会感染和死亡风险”。同时,她也呼吁越来越多国家免疫临床医学中心或示范中心的建设,为患者确诊、治疗和随访提供便捷性服务,推动规范化诊疗。

徐健教授补充道,狼疮治疗需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医生要对患者进行更精准的分层,根据具体情况预判病情发展,制定精准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则需要树立终身治疗的理念,严格遵从医嘱,避免自行减停药,规范治疗,配合医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早日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