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男女共防,科学防治,宫颈癌防控策略再升级

2025-04-22 10:28:53来源:推医汇
2025年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加速消除宫颈癌”战略目标五周年的关键节点。作为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通过疫苗预防的癌症,宫颈癌防治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标志性工程。HPV(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被确定为宫颈癌的致病元凶,而HPV感染不分性别,男性生殖器HPV感染率高于女性,而且可能引发肛门癌、口咽癌等恶性肿瘤,这提示HPV相关癌症及疾病的防治绝非“女性专属战役”。随着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临近,唤起公众对HPV感染相关疾病的科学认知,倡导男女共防,成为热点话题。与此同时,随着HPV疫苗男性适应证的获批和落地,男女共防的免疫长城正在加速筑造,为消除宫颈癌战略目标注入强劲动力。而近日由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和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分会等七个学会制定的《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等重要指南发布,也将为我国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实践指导。

HPV疫苗指南上新,引领防控升级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启动《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战略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三大目标:90%以上的女孩在15岁前完成HPV疫苗接种;70%的妇女在35岁和45岁之前接受高效检测方法筛查;90%确诊子宫颈疾病的妇女得到治疗。近年来,我国宫颈癌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而且发病率持续上升。根据全国肿瘤登记数据报告,2022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数约15.1万,发病率约为13.8/10万,居女性癌症发病的第五位,严重威胁中国女性的健康。

现在距离2030年阶段性目标仅剩5年,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离不开规范、严谨且科学的指南共识与标准的引领与指导。近日的《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等重要指南发布恰逢其时。

2021年,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制定了《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这一共识发表之后,对全国HPV疫苗的接种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医学的进步与防控需求不断催生新标准,正如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孔北华指出,近年来,HPV疫苗研发和审批取得了重大进展,HPV疫苗接种全球数据也在不断更新,七个学会在2021年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依据循证医学证据及我国国情和临床实际,制定发布了《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中国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

首次引入WHO疫苗临床评价指南的四重权威标准

在原来共识的基础上,本次指南有多个重要的变化和亮点。孔北华详细解释,新指南首次引入WHO疫苗临床评价指南的四重权威标准,系统评估疫苗免疫原性、保护效力、保护效果及安全性。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被免疫细胞识别、结合产生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力,它是疫苗有效性的基础;保护效力是衡量疫苗的直接保护作用,也是评价疫苗有效性的直接证据和金标准;保护效果是评价特定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作用,反映了群体效果。比如瑞典170万真实世界研究显示,至少接种1剂四价HPV疫苗,显著降低子宫颈浸润癌发病率达88%;安全性问题是由接种之后的不良事件来反映的,全球的数据显示,HPV疫苗接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目前上市的四价和九价HPV疫苗都已经完全符合WHO对于疫苗接种的四个指标的评价标准,特别是保护效力这个“金标准”,从而为全球女性撑起健康保护伞。就九价HPV疫苗而言,截至2024年底,全球接种数量已接近3亿剂次。在中国,进口九价疫苗也已为超3300万的适龄女性提供了保护。临床研究长期随访表明,其具有持久保护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

男女共防HPV感染,共筑免疫长城

新指南的第二大亮点是针对男性接种HPV疫苗的保护作用展开论述,如新增了四价HPV疫苗对男性的保护效力、四价和九价HPV疫苗在男性中的免疫原性,以及对男性的保护效果等,并强调了男女共防的重要意义。孔北华进一步指出,同时,新指南对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接种推荐等级进行了调整:优先推荐9-26岁女性接种HPV疫苗,重点是9-14岁女孩;同时推荐27-45岁女性和9-26岁男性接种,倡导男女共防。HPV疫苗不仅适用于一般人群,同样推荐用于宫颈癌发病高风险生活方式人群,特别是具有遗传易感性、HIV感染等免疫低下人群。

作为引起宫颈癌的主要风险因素,99%以上的宫颈癌都和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有关。此前,大众更多了解的是HPV感染对于女性群体的危害。但其实,男性和女性群体同样会面临HPV感染所带来的疾病威胁。作为HPV的重要携带者,男性不仅自身面临健康风险,感染HPV后还可能通过性行为将病毒传播给伴侣,增加女性宫颈病变的风险。

“最近我国批准了适用于男性的HPV疫苗新适应证,目前男性和女性都可以接种HPV疫苗。”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魏丽惠解释,由于HPV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适龄男性接种疫苗不仅能保护自身,而且具有交叉保护和群体免疫效应。

近期,国际乳头瘤病毒学会(IPVS)为了进一步响应WHO《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的“90-70-90”的阶段性目标,积极呼吁各个国家早日采取男女共防的疫苗接种计划,即向适龄男孩、女孩同等推广HPV疫苗,以扩大疫苗接种覆盖人群,最大化提升群体免疫效果。国外多项研究表明,相比仅限于女性接种,不分性别的接种策略能更显著降低HPV感染率,减少筛查和治疗成本,并在更短时间内实现消除宫颈癌的目标。

据悉,进口九价HPV疫苗多项新适应证刚刚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适用于16-26岁男性接种,成为中国境内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可适用于适龄男性女性接种的九价HPV疫苗。因此,目前我国男性有两款HPV疫苗可以选择,一种是进口四价HPV疫苗,一种是进口九价HPV疫苗。进口四价HPV疫苗覆盖HPV6、11、16、18四种亚型,适用于9-26岁男性接种;进口九价HPV疫苗覆盖了HPV6、11、16、18、31、33、45、52、58九种亚型,适用于16-26岁男性接种。

五载砥砺,中国宫颈癌防治交出亮眼答卷

中国高度重视宫颈癌防治工作,2023年,我国发布了《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提出了到2025年和2030年的阶段性目标,包括试点推广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服务、提高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以及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等。

魏丽惠指出,《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第2版)》明确了三级预防的策略,其中一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和接种预防性的HPV疫苗;二级预防指对适龄女性定期开展宫颈癌的筛查;三级预防主要是对所有的宫颈癌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开展适宜的手术、放疗、化疗还有姑息治疗等。

“接种HPV疫苗是预防HPV感染及相关疾病非常有效的手段。”魏丽惠指出,目前我们国家有五种被批准上市的HPV疫苗,包括三种双价的HPV疫苗、一种四价的和一种九价的HPV疫苗。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进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已取得初步成果。特别是2021年15个城市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试点工作以来,部分试点地区积极制定多样化HPV疫苗接种方案,帮助进一步提高接种覆盖率,部分试点城市13-14岁城镇女生累计首针接种率达近90%。在试点城市的带动下,全国多个省份已将HPV疫苗接种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是阻断癌变进程的关键“阀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近日公布了2023-2024年我国女性宫颈癌筛查率数据,35-64岁女性的整体筛查率达到51.5%,整体筛查率已提前实现2025年目标。“可喜的是,目前我国已有多种宫颈癌筛查的技术应用到全国各地,包括基层医疗单位,然而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和卫生技术水平、宫颈癌的疾病负担差异较大,需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人力和经济资源条件的筛查方案,以提高筛查的覆盖率和效率。”魏丽惠表示。

从全球倡议到本土实践,从疫苗普及到男女共防,中国宫颈癌防治的生动实践,不仅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动力和温度,更为全球消除宫颈癌贡献中国智慧。依托三级预防体系框架,我国社会各界正加速推进宫颈癌消除计划的实施进程,消除宫颈癌的愿景正逐步照进现实。这场关乎生命与健康的战役,需要政府、医疗机构、企业及大众共同书写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