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月经是为了排出体内毒素? 经血=废血 ? 真相是……

2025-04-09 15:51:10来源:北京妇产医院母婴健康指导门诊
月经是为了排出体内毒素?

        民间传闻子宫是排毒的器官,月经血就是毒素,身体里面的毒素多了,所以才会排出来,所以每次月经来的时候就是排毒的过程,如果没有月经毒素在体内聚集过多就会生病。西医认为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也是误传、误导的概念。月经是什么东西呢?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生长、分泌、脱落的表现。因为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引起子宫内膜适应性的增长,出现的增生脱落,以及出血这样的过程称为月经。

       正常的月经包括子宫内膜的碎片、宫颈的黏液和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以及血液,其中还含有大量的抗凝血酶,所以月经血是不凝的。每次月经排出的是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和脱落的阴道上皮,以及血液混合而成的叫经血。正常的情况下,每次月经的正常量应该在20-80mL,超过80mL的叫月经过多,小于20mL叫月经偏少,小于10mL叫月经过少。西医认为,它排出的不是毒素,而是脱落的组织和少许的血液,所以月经不是排毒,更不是不来月经了就一定会生病。

       来月经并不属于排毒。来月经是女性正常生理现象,是指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以及出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多数在12岁到14岁左右来月经,有可能在11岁左右就来月经,最晚不会超过16岁,而且月经跟家族遗传以及营养、体重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月经血多数呈暗红色,月经天数为3~7天,平均为4~6天,一般21天到35天为一个月经周期。月经还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等控制,如果其中任意一项发生异常情况,都有可能会导致月经异常。在来月经期间,由于体内雌孕激素变化,有可能会出现腹部疼痛以及腰酸等症状。

月经血是废血吗? 答案:不是

       月经血不是废血,是新鲜出血。月经血来源是在功能层子宫内膜剥脱后,基底层子宫内膜处于开放状态,基底膜血管残端暴露引起出血。月经血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凝状态,主要是因子宫内膜内存在大量纤维蛋白溶酶,能够将纤维蛋白溶解,就无法形成血块。但是如果当出血量比较大时,纤维蛋白溶酶来不及溶解纤维蛋白,这时就会出现血块。因此有些人会来月经时能看到有血块。

      月经出血一般75%来源于动脉,25%来源于静脉。当血脱离血管后从阴道排出,看到血的颜色通常比较鲜红,但是当出血后并没有及时排出,在子宫内滞留时间比较长,出血的颜色就会发生改变,颜色会变得比较深,有时甚至近似于黑色,主要是由于出血时长所导致。月经出血有自限性,即当出血发生以后,不需要做任何处理,过一段时间出血就会自然停止。主要是由于在基底层血管残端形成血栓,防止继续出血的发生。另外。子宫内膜剥脱后,基底层内膜细胞开始进行增生、修复,重新长出新的子宫内膜,当新长的子宫内膜覆盖到子宫腔面后,没有创面存在,出血即可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