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不容小觑,
高危人群要警惕!
所谓的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为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仅次于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可见子宫内膜癌的威力不可小觑,做好早期筛查,才能降低发病概率。
根据2020年的《子宫内膜癌筛查规范建议》推荐,以下人群都属于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
1.Lynch综合征患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2. 三级亲属中有Lynch综合征患者但本人未行相关基因检测者;
3. 有子宫内膜癌或结肠癌家族史者。
4. 肥胖。体质指数(BMI)≥30kg/m2;
5.多囊卵巢综合征;
6. 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使用史;
7. 晚绝经(>55岁);
8. 终身未育或原发不孕;
9. 他莫昔芬长期治疗,尤其是>50岁或绝经后仍在使用他莫昔芬的患者;
10. 年龄≥45岁,且合并糖尿病。
若符合上述情况,建议定期接受子宫内膜癌筛查。目前,筛查方法主要包括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微量组织病理检查以及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筛查方式。
不能手术还能这样治,
早期生存率与手术相当!
放射治疗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治疗方式,对于不能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接受根治性放疗,尤其是早期子宫内膜癌。未手术子宫内膜癌放疗的疗效报道主要来自回顾性研究,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75.4%~100%。有研究结果显示,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和手术的生存率几乎相同。因此,在有手术禁忌或不能手术的情况下,放疗是很好的替代选择。
同时,放疗也是子宫内膜癌合并高危因素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明显降低复发风险,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三维适形或调强是目前主要使用的体外照射技术,尤其是调强技术,能够精准聚焦病灶,而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照射量锐减,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综合来说,放射治疗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举足轻重,不管是针对术后患者还是手术禁忌者,都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治疗方式,尤其是近年来放疗技术快速发展,进一步降低了放疗可能带来的毒副反应,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