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有一种腹痛叫黄体破裂

2025-01-07 12:31:15来源:北京市平谷区医院
韩女士因突然腹部剧烈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紧急来到平谷区医院急诊妇科,值班医生询问后得知,她正处于月经来临前夕。经过一系列专业的检查,韩女士最终被确诊为黄体破裂。对于许多女性来说,黄体破裂可能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它却是妇科中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对女性的健康和生育能力构成潜在的威胁。

那么什么是黄体呢?

黄体是女性卵巢中的一种临时性内分泌结构。在女性的月经周期中,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后,残留的卵泡壁会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毛细血管等深入到颗粒层,在促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逐渐演变成体积较大、富含毛细血管并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这就是黄体。黄体期是月经周期的第四阶段,通常在排卵后开始,持续大约 12-14 天。在这个阶段,卵巢内的黄体开始分泌孕激素,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如果没有怀孕,孕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子宫内膜脱落和出血,开始新的月经周期。

什么是黄体破裂呢?

黄体破裂是指因某种诱因引起卵泡膜血管破裂,不能迅速止血或血液不凝固以及凝血块脱落发生出血,严重者可造成腹腔内大量出血。黄体破裂的原因有自发性破裂和外力性破裂。自发性破裂是黄体发育时血管增生活跃,但弹性较差,内部血管先破裂出血,随之黄体内压力升高,进一步导致黄体破裂发生出血。另外,卵巢充血、盆腔炎、凝血异常时也会引发黄体破裂。而外力性破裂是由于外伤、用力排便或激烈性交等外力作用下导致的黄体破裂。

黄体破裂后有什么症状呢?

主要表现为黄体期的急性下腹痛,多为一侧。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出血量多少,若出血较少,破口可自行闭合,症状较轻,逐渐可缓解;若出血较多,可导致晕厥,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原来黄体破裂可造成这么严重的结果,那么如何预防呢?

预防黄体破裂,避免外力性破裂更为重要。在月经周期的最后一周内,尽量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激烈同房等可能导致腹部受伤的活动。同时,避免便秘,保持大便通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提高黄体的稳定性,降低破裂的风险。

黄体破裂了怎么治疗呢?

黄体破裂的治疗取决于症状的轻重和腹腔内出血的多少。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经止血治疗后多数能得到控制。手术治疗适用于出血量多,伴有休克症状的患者。

卵巢黄体破裂通常发病急,变化快。因此,当各位女性朋友在月经后半周期出现下腹痛,活动后加重,伴有大汗、面色苍白、心慌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