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老年人贫血莫轻视,当心背后“潜伏”的血液隐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025-11-27 17:27:39来源: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在医院血液科(肿瘤内科)门诊,医生经常接诊到一些老年患者。他们诉说:“大夫,我最近浑身没劲,走路发飘”“总觉得胸闷、气短,上个楼梯都喘”“不爱吃饭,嘴里没味儿”。一查血常规,结果提示“贫血”。很多老人和家属的第一反应是:年纪大了,身体虚了,缺营养了。于是,自行购买了各种补血的维生素、铁剂、蛋白粉或是价格不菲的保健品。然而,吃了一段时间,乏力、胸闷的症状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可能加重了,最后才辗转来到医院血液专科门诊。

警示:贫血不是一种病,而是一个“警报信号”

血液科(肿瘤内科)医生郑重地提醒大家:贫血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不同疾病共同表现出的一个“警报信号”。就像发烧一样,感冒会发烧,肺炎也会发烧,我们不能只吃退烧药而不去查找发烧的根源。

对于老年人来说,贫血的原因远比年轻人复杂。除了常见的营养不良性缺铁、缺维生素B12或叶酸外,更需要警惕的是慢性病性贫血(如肾病、风湿免疫病、慢性感染等所致)?和造血系统本身疾病引发的贫血。这些贫血的老人,他们来到血液科后,我们首先会进行一套系统的检查,我们称之为“贫血系列”检查。当检查结果排除了缺铁、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这些常见的“造血原料”缺乏问题后,我们医生的警惕性就会大大提高。因为这说明,问题可能不出在“原料”上,而是出在制造血液的“工厂”-骨髓。当医生建议进行“骨髓穿刺(骨穿)”检查时,很多患者和家属会感到恐惧和抗拒:“抽骨髓?是不是很伤身体?”“我就是贫血,有必要做这么吓人的检查吗?”

骨穿是诊断血液系统疾病的“金标准”,它就像派一个侦察兵直接进入“造血工厂”去看个究竟。操作非常安全,并不会伤及元气。正是这个关键的检查,让我们在不少老年贫血患者的骨髓中发现了“病态造血”的迹象。

所谓“病态造血”,就是骨髓里的造血细胞(负责生产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态变得怪异、发育不正常。它们看似在努力“工作”,但生产出来的多是“残次品”——要么是功能不全的红细胞(导致贫血),要么是发育不良的白细胞(导致抵抗力下降)、血小板(导致出血风险增加)。这一系列病态造血的表现,最终指向了一个许多人都很陌生的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认识“潜伏的杀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通俗地讲,就是骨髓这个“造血工厂”的“种子”(干细胞)出了问题,导致生产线混乱,产量和质量都严重下降。

它最大的危险在于,一部分MDS患者会进一步发展成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因此MDS又被称为“白血病前期”。

最后总结一下:

1.老年人贫血,绝不能想当然地“自行进补”。盲目补充铁剂或维生素,对于非营养不良性贫血的患者来说,不仅是无效的,甚至可能延误诊治,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2.信任专科医生,完善必要检查。当全科医生或急诊医生建议您到血液科就诊时,请务必重视。血液科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阶梯式的检查。骨穿是明确诊断的关键一步,请不要因误解而拒绝。

3.早诊断、早分型、早干预是治疗MDS的关键。MDS是一个异质性疾病,有低危和高危之分。通过早期诊断和精确分型,我们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低危患者,可能以支持治疗、改善生活质量为主;对于高危患者,则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去控制疾病进展,降低向白血病转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