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在受精卵着床5~7d(约月经第26天)即可测出¹,我们医学检验中心开展了胶体金试纸与化学发光免疫两种方法供临床选择。
日常工作中临床医生经常会开具急诊血清HCG的检测,有时候工作人员看到医生开单诊断一栏中备注妊娠,结果做出来血清HCG却是<2.39IU/L,这时候我们检测人员难免会怀疑是否自己做错或者仪器出错导致结果不对,进而想用试纸条测试看看是否相符。
1、提出疑问
某天,同事疑问,为啥仪器做出来血清HCG阴性,试纸条连测两次却都是阳性,是仪器故障了吗?还是试剂问题?难道不应该定量化学发光做出来的更精准,更先测试是否怀孕吗?那么这样做是否可行呢?
我们先查看了化学发光法检测的血清HCG当日质控是否在控,三个水平的质控结果均显示在控,接着我们对化学发光法血清HCG试剂盒和胶体金试剂方法学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化学发光法检测的是β-HCG,而胶体金法测的是HCG,HCG由α和β二聚体的糖蛋白组成,由于HCG的α亚单位与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甲状腺激素 (TSH)的α亚单位相似,具有免疫交叉反应,而β亚单位为HCG独有,因此高特异性的β-HCG对早期妊娠、流产、异位妊娠等的诊疗及疗效观察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¹。
2、实验方法
胶体金法试纸条多针对尿液样本设计,血清中β-HCG浓度通常远高于尿液,易因“钩状效应”出现假阴性,即高浓度抗原反而抑制显色,出现假阴性结果。且血清成分可能干扰试纸条反应,导致结果不准确。验证血清β-HCG应使用专用血清检测试剂或方法。
临床中常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β-HCG,这些专业检测方法通过科学的样本梯度稀释策略(如将原始血清按1:10至1:1000比例稀释),可将过高浓度的β-HCG精准调整至检测线性范围内,从根本上消除“钩状效应”导致的假阴性风险;同时通过优化抗体包被浓度、孵育温度(37℃恒温控制)及反应时间(通常30-60分钟)等关键反应参数,进一步提升检测体系的稳定性。与胶体金试纸条相比,这类方法的灵敏度可达到0.1 mIU/mL以下,特异性高达99%以上,不仅能准确区分正常妊娠与病理状态(如异位妊娠、葡萄胎等)的β-HCG水平差异,还能通过连续动态监测血清β-HCG的倍增时间,为临床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提供精准的定量数据支持。
3、总结
另外,不同的试纸条可能有不同的样本要求,说明书上通常会明确标注适用样本类型,比如尿液。血清样本可能含有其他成分,影响试纸条的反应。因此,虽然胶体金法原理上可以检测β-HCG,但针对血清的验证应该使用专门的血清检测试纸条或其他血清检测方法,而不是尿液用的胶体金试纸条。
总结起来,答案应该是不建议用胶体金法试纸条(通常为尿液用)验证血清β-HCG,因为样本类型不匹配,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参考文献
[1]郎江明.临床免疫诊断学[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497—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