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条件有限,精准无限:基层检验科巧用PEG6000让“巨CK”现原形

2025-11-17 11:49:30来源:临床检验与质量控制微信公众号
一、前言

临床检验中,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是评估肌肉、心肌损伤的常用指标,很多人看到CK及其同工酶结果升高,就会担心自己是不是有心肌梗死、肌肉病变等问题。但有一种特殊情况容易被忽视——“巨CK”导致的假性升高,它本身不是疾病,却可能让检验报告“误导”医生和患者,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容易被误解的“检验干扰项”。

二、案例经过

近日,一名冠心病患者来我科检查心肌酶谱,众所周知肌酸激酶CK可分为CK-MM、CK-MB及CK-BB三种同工酶,CK-MM主要在骨骼肌(占人体CK总量90%以上);CK-MB主要在心肌(心肌特有性较高,占心肌CK的40%左右);CK-BB主要在脑组织,少量在胃肠道、肺、前列腺等组织。CK-MB是CK亚型中的一种,正常情况下CK-MB活性是不可能大于CK活性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该患者CK-MB活性大于CK的呢?

三、案例分析

首先我们排查仪器和当日质控,仪器状态良好,室内质控在控,且标本新鲜外观正常,无溶血、脂血。我科采用的是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活性,其检测原理是忽略血清中CK-BB的含量,因为正常人血清中CK-BB含量极少,然后抑制血清中CK-MM和CK-MB中M亚基的活性,最后检测出来的结果乘以2就是CK-MB的活性,此患者CK-MB大于CK,那么该患者可能存在某种干扰。

于是电话沟通患者,该患者于1年前因冠心病做了支架手术,近期复查心肌酶谱,询问患者是否有肌肉酸疼,胸痛等症状,患者表示近来情况良好,无不适症状,无其他不良病史。结合患者病史及心肌其他标志物结果,我科工作人员判断为该患者体内可能存在巨CK,于是立即用25%PEG6000(聚乙二醇6000)溶液与患者样本进行1:1混合沉淀实验,PEG6000通过其亲水性长链结构竞争性结合水分子,剥夺目标分子(免疫球蛋白/脂蛋白)的溶剂化水层(脱水效应)。水合层减少使大分子间疏水区域暴露,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和分子“crowding ”效应(分子拥挤效应)增大有效浓度,当浓度超过临界值时,大分子因相互碰撞和结合而形成不溶性沉淀。经室温孵育10分钟,3000转离心10分钟后,取上清液进行检测,最后结果乘以2还原。

该患者CK与CK-MB活性明显下降,但CK-MB仍然大于CK。查阅资料发现巨CK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巨CK1:它是CK同工酶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聚合形成的复合物,多数情况下是CK-BB与IgA或IgG结合而成,少数为CK-MM与IgA或IgG的复合物。第二类为巨CK2:又称线粒体CK(MtCK),是一种低聚状态的线粒体肌酸激酶,原本存在于细胞的线粒体膜上,当组织出现极度损伤导致线粒体崩解时,其相关碎片进入血液形成可检测的巨CK2。

由此可见该患者干扰物质可能属于巨CK1,患者体内存在CK-BB与球蛋白结合的复合物,虽然25%的聚乙二醇6000可沉淀球蛋白,将球蛋白与CK-BB的复合物分开,释放CK-BB,但由于我科的CK-MB检测方法为免疫抑制法,它是将CK-BB活性忽略不计而求得结果,显然该患者体内存在的CK-BB较多,不能忽略不计,所以导致最后CK-MB的结果实则是(CK-MB+CK-BB)×2的结果,明显大于CK。

最后我科及时将该患者样本送往市中心医院采用不受CK-BB和CK-MM影响的化学发光法直接进行CK-MB质量测定进行复查,该患者的CK和CK-MB都属于正常范围,患者并不存在肌肉及心肌损伤,与患者临床表现相符。

四、思考总结

巨CK这种“大块头”之所以会导致检验异常,核心原因是它在血液中代谢慢、停留时间长,且能被CK检测试剂识别,从而让仪器读出的CK数值偏高。但关键是,巨CK导致的CK升高,并不是因为肌肉或心肌真的受损,而是检验层面的“假性升高”。

那么哪些人容易出现巨CK呢?巨CK1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常伴随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心血管疾病、骨骼肌疾病等人群中都可能被检测到;巨CK2则更常见于严重肝病、恶性肿瘤,或少数正常老年人。不过也有部分健康人会出现一过性的轻度升高,无明确临床意义。

最需要警惕的是巨CK导致的“误诊风险”。比如,巨CK升高时,有时会伴随CK-MB(心肌损伤特异性指标)的假性升高,可能让医生误判为心肌梗死,进而采取不必要的检查或治疗。因此,当你拿到CK升高的报告时,可以会结合这几点判断是否为巨CK:一是CK升高但无肌肉酸痛、胸痛等相关症状;二是多次复查CK持续升高,且其他指标(如肌钙蛋白、肝功能)无明显异常;三是通过凝胶电泳、聚乙二醇沉淀法等特殊检查可明确是否存在巨CK。

其实巨酶不单单只有巨CK一种,许多酶类都在巨酶现象,如AMY、AST、ALP、GGT、LDH等。作为一名检验人员,在平时工作中我们要学会识别巨酶的存在,并在有限的条件里完成病人的正确诊断,为临床提供精准的检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