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二硫苏糖醇(DTT)纠正D-二聚体嗜异性抗体干扰一例

2025-10-13 13:35:47来源:苏州市立医院检验医学中心
D-二聚体(D-dimer)是由纤溶酶介导的交联纤维蛋白经活化和水解后形成的可溶性降解产物。健康人群D-二聚体水平含量较低,而在血栓形成相关疾病患者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DIC、重症肝炎等疾病中水平升高,也可作为溶栓治疗有效的观察指标[1]。凡有血块形成的出血,D-二聚体检测均可呈阳性,故其特异性较低。在临床检验过程中,D-二聚体检测多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易受到干扰物质的影响而出现D-二聚体水平大于FDP水平的情况,其中嗜异性抗体导致的D-二聚体假性增高多见[2]。

案例回顾

患者,女,85岁,因"跌倒后多发瘀斑1月,乏力2天"入院。患者既往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自身免疫性胰腺炎,IgG4相关性胆管炎,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阵发性房颤及室性早搏,长期口服药物治疗。1月前跌倒后左下肢、臀部、右眼淤青,于外院急诊予抗感染、止血对症后家中休养。近1周来淤青范围逐渐扩大,1周前感后背部疼痛,近2天乏力明显,食欲不佳,自行停用利伐沙班治疗,外院常规检查结果: D﹣二聚体大于35.2ug/m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20.70ug/ml, BNP前体2073pg/ml,肌酸激酶4.31ng/ml,肌红蛋白79ng/ml,肌钙蛋白55pg/ml,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113g/L,肾功能、电解质、肝功能未见异常。现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门诊拟"凝血功能障碍"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神清,精神萎,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痛、心悸,无呼吸困难,无呕血黑便,食欲尚可,夜眠一般,大小便如常。

入院检查凝血系列+ D﹣二聚体,PT 12.8秒,INR 1.11, Fbg 2.63 g/L,TT 17.6秒,APTT 24.4 秒,AT3 87.0%。D﹣二聚体原倍检测结果为“*****”,仪器报警提示“抗原过剩”,自动稀释20倍结果为297.01 mg/L (FEU)。加做FDP,原倍检测结果6.0ug/mL。在DD远大于FDP的情况下,先检查样本状态,无脂血、溶血和凝块,仪器试剂状态良好,当日质控在控。 后DD稀释32倍检测,结果91.94 mg/L (FEU),FDP稀释2倍结果为5.1ug/mL。与临床沟通后,发现患者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自身免疫性胰腺炎、IgG4相关性胆管炎病史。考虑患者存在嗜异性抗体干扰,遂用100ul二硫苏糖醇(DTT)稀释液+100ul样本充分混匀后上机检测,结果为0.41 mg/L (FEU),DD最终结果为0.82 mg/L (FEU)。

案例思考

在临床检验过程中,由于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实际检测中也会出现DD大于FDP的倒置现象,出现D-二聚体升高但FDP不升高的情况。类风湿因子、异嗜性抗体等可干扰D-二聚体检测,造成假性升高。由于错误的结果可能会引起临床对疾病的误诊、甚至错误的治疗,因此,纠正干扰、得到相对真实的D-二聚体结果显得尤为重要[3]

蛋白质一般通过二硫键之间结合(重链和轻链之间连接),D-二聚体之间的连接是赖氨酸和乙酰乙酸之间的连接。二硫苏糖醇(DTT)能用于蛋白质中分子内或分子间二硫键的还原,而不会影响D-二聚体之间的连接,因此DTT可以作为阻断剂用于纠正D-二聚体的假性升高。当出现DD大于FDP的倒置现象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检查样本状态,观察样本有无脂血、溶血和凝块,必要时重新采集样本;

2、确认仪器试剂状态,如有需要可更换仪器试剂重新检测;

3、倍比稀释样本,如果患者血浆中存在干扰物,可以采用梯度稀释的方式分别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干扰;

4、积极与临床沟通,在发现异常结果怀疑样本存在干扰因素时,可结合患者其它检测报告,积极与医生沟通,询问患者病史;

5、使用异嗜性抗体阻断消除干扰,重新检测。并于报告单上注明“样本存在干扰,检测结果为阻断剂处理后的结果,供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秀丽,周泽平. D-二聚体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22,45(5):455-461.

[2] 乔莹利,李涛,宋迪,等.DTT在D-二聚体假性增高病例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21(1):16-19.

[3] 高秀叶,张静,姜巧丽,等. D-二聚体假阳性纠正方法的比较[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5,10(17):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