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的临床危害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简称 “心衰”。心衰并不是老年人的 “专属病”,而是威胁全人群的心血管 “隐形杀手”。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加之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发,我国乃至全球的心衰负担均呈持续加重趋势,最新调查结果显示:
全球范围:心衰患者已超 6430 万人,每10秒就有1人因心衰相关疾病死亡;
我国现状:35岁及以上居民心衰患病率约1.3%,现有患者约890万,每年新增300万例;更值得警惕的是,25-64岁中青年人群患病率也达 5.7‰;
老年高风险:75岁以上老年人中,超过半数存在NT-proBNP 水平异常升高(≥125 pg/mL),这意味着存在潜在心脏负荷过重或无症状心衰风险;65~79岁和≥80岁人群的心衰发病风险更是分别达到每年8.9‰和16.6‰。
更让人揪心的是,心衰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其5年死亡率甚至高于某些恶性肿瘤),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我国心衰患者人均住院费用高达3万元,平均住院时长近10天。因此,早发现、早干预,已成心衰防控的关键。
什么是NT-proBNP?
简单来说,NT-proBNP全称为“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是心脏“压力过大”时释放的“信号分子”。
当心脏承受的压力或容量负担加重(如心衰早期、高血压控制不佳时),心室肌细胞会合成并分泌一种叫 “NT-proBNP” 的多肽物质进入血液。相比同类指标脑钠肽(BNP)等,NT-proBNP半衰期更长、稳定性和实用性更好,更适用于临床检测,能灵敏反映心脏负荷状态和心功能不全存在与否,并鉴别 “呼吸困难” 是否心脏问题引发。即便是早期轻微异常,也能被捕捉到。
NT-proBNP检测的临床价值
NT-proBNP在心衰的早期筛查诊断、危险分层、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早筛查早诊断:若NT-proBNP显著升高,再结合胸闷气喘、下肢水肿、三高等症状,需高度警惕心衰,建议进一步做心脏超声检查;若指标正常或轻度升高、且无明显症状,基本可排除急性心衰,避免不必要的担忧。
评估严重程度:NT-proBNP的具体数值与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数值越高说明心功能越差,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越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人群的 “正常临界值” 不同,最终诊断需结合症状和其他检查来综合判断。
监测治疗效果:对已确诊心衰的患者,定期检测 NT-proBNP 能直观看到治疗效果:数值下降,说明治疗有效,心脏负荷在减轻;若数值持续不降甚至升高,可能是心衰加重的信号,则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 2023
2.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24
3.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
4. B 型利钠肽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