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的正常范围
1.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在(4-10)×10^9/L,在此数值上下浮动0.5×10^9/L,也可考虑属于正常范围,这与人们的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成年男女一般都在此范围内,且不同性别间没有太大不同。
2.儿童和婴幼儿则完全不同,新生儿出生时白细胞数量可达到(15-20)×10^9/L,在随后的一周中可降至15×10^9/L左右,在6个月-2岁之间可达到(10-12)×10^9/L,在5岁以下儿童也往往高于成人水平,平均值在8×10^9/L左右,以后随着年龄的长大,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寿命相对较短,从成熟到消亡大约只有5-7天,但它们的生产速度非常快,以确保免疫系统能够迅速响应感染。
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数目最多的白细胞,成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为(1.8-6.3)X10^9/L,成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为60-70%。
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高:
①婴儿;②妊娠后期妊及分娩时,女性黄体期;③皮质激素、肾上腺治疗后;④激烈运动。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高:
①常见细菌感染、炎症或骨髓增殖症;②急性出血和急性溶血之后;③代谢性疾病(痛风危象、糖尿病酸中毒、肾功能不全);④变态反应和各种中毒。
中性粒细胞减低:
①病毒感染、伤寒、副作寒病;②可能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
淋巴细胞
由淋巴器官产生,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成分。
成人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为(1.1-3.2)X10^9/L,成人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为20-50%。
淋巴细胞增高:
①病毒感染、某些血液病和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②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③血液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等);④急性传染病恢复期;⑤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期等。
淋巴细胞减低:
①可能有免疫缺乏病;②再生障碍性贫血;③急性感染症的初期,中性粒细胞增加;④应用化学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接触放射线等。
单核细胞
成人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为(0.1-0.6)X10^9/L,成人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为3-10%。
单核细胞增高:
①可见于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②急性感染恢复期;③活动性肺结核等。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含有能够分解并消灭寄生虫的特殊颗粒,而且它们在过敏反应时能够释放炎症介质,如组胺,从而调节免疫系统的应答。此外,嗜酸性粒细胞也参与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如促进T细胞、B细胞等的活动。
成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s#)为(0.2-0.52)X10^9/L,成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为0.4-8%。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①变态反应(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过敏性肺炎、神经血管性水肿等);②皮肤病(牛皮癣、湿疹、疱疹样皮炎、霉菌性皮肤病等);③寄生虫病(钩虫病、绦虫病等);④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⑤X线照射后、脾切除、传染病恢复期等。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ASO)是粒细胞中最稀有的一类细胞,是速发型变态反应中重要的效应细胞之一。
成人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Baso#)为(0.00-0.06)X10^9/L,成人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为0-1%。
嗜碱性粒细胞增高:
①可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②骨髓纤维化症、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③癌转移、铅及铋中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