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一例D抗原变异型稀有血型的思考

2025-08-08 14:24:39来源:苏州市立医院检验医学中心
近日,医院输血科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例稀有血型:患者为O型血,同时伴有Rh血型系统的D抗原变异。患者前来咨询,提出了疑问:“D抗原代表什么?D抗原变异又是什么?这对我是好是坏?”

血型系统的介绍

血型广泛意义上指的是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成分表面的抗原类型。血型抗原就像红细胞表面的“身份徽章”。根据红细胞上的“身份徽章”可以对红细胞分类。其中,大家最常见的 ABO 血型,就是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主要的代表,也是人类血型系统中最早被确认的类型。

ABO 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 A、B、O 三个等位基因决定,A 和 B 是显性基因,O 是隐性基因,它们按照遗传规律进行传代。在一对常染色体的相对位点上,A、B、O 这 3 个等位基因均可轮换占位,因此,可组合成6种基因型:AA、AO、BB、BO、AB、OO。根据遗传学原理,AO 基因组合只呈现出 A 基因的表型,那么血型就是 A 型。所以虽然ABO血型有 6 种基因组合形式,但只能表现为 4 种血型。

此外,Rh血型是继ABO血型发现后临床意义最大的一个红细胞血型系统。Rh血型包括D、C、c、E和e共5种抗原,D抗原是其中最重要的抗原。临床上以红细胞表面是否有D抗原来判定Rh血型的阴阳性,有D抗原的称为Rh阳性,反之则为阴性。在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Rh阳性血型,而Rh阴性血型汉族所占比例极少,仅占0.3%,由于在人群中分布极少,所以Rh阴性血型被称之为稀有血型,即“熊猫血”。

什么是D变异型?

想象一下,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Rh阳性血型,在我们红细胞表面有个重要的“徽章”—D抗原。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徽章要么清晰完整(Rh阳性),要么完全没有(Rh阴性)。但有些人比较特别,他们的D标志玩起了“变装”,出现了不同的花样,这就是D变异型!主要类型有:

弱D型: “低调隐身款”

特点: D抗原标志数量严重不足,稀稀拉拉

类比:衣服上的Logo不是鲜艳的大红色,而是用了快掉色的淡粉色墨水印的。在普通光线下(盐水法检测)根本看不清,还以为没Logo(误判阴性)!得用上“聚光灯”(更灵敏的抗人球蛋白试验/IAT)仔细照,才能发现这些若隐若现的淡粉色小标志。

关键点: 人家标志还在,只是太低调!所以本质上还是Rh阳性,只是需要特殊“灯光”才能识别。

部分D型: “残缺拼图款”

特点: D抗原标志的数量是够的,但关键部位(某些抗原表位)缺失或变形了!

类比: 衣服上的Logo印得挺清晰,但缺了个角、少了一笔,或者图案扭曲了(比如耐克的勾少了一截,苹果被咬掉一大口)。虽然还能看出是个标志,但“味道”不对了。

关键点: 这种残缺的标志,有时会被身体的免疫系统当成“冒牌货”认出来,反而可能刺激产生抗体。

放散D型 (DEL型): “神秘隐藏款”

特点: D抗原标志数量极少极少,是变异型里的“隐形冠军”。

类比: Logo不仅颜色淡,而且小得像针尖、或者像用了隐形墨水写的!即使用“聚光灯”(IAT)也很难发现。往往需要更厉害的“侦探手段”(比如吸收放散试验或基因检测)才能把它揪出来。

关键点: 存在感极低,但一旦漏网,风险不小。

D变异型是好是坏?

首先,D变异型无关好坏,但关乎输血安全。它的本质是中性生理变异,本身不是疾病,而是由 RhD基因突变导致的正常生理现象。它就像有人天生是单眼皮或双眼皮,不影响健康,也不增加患病风险。

尽管D变异型无害,但它的特殊性可能引发免疫系统误判,从而造成危险后果。

对弱D者自身而言:若输注过普通Rh阳性血(含强D抗原),免疫系统可能将强D抗原视为“外来威胁”,产生 抗-D抗体。未来再次输血或妊娠时,抗体可能攻击含D抗原的红细胞从而引发溶血反应(表现为发热、肾衰甚至死亡)。

对他人来说:弱D者献血时,若其血液(含微量D抗原)输给真Rh阴性者,同样可能刺激对方产生抗-D抗体,埋下未来溶血隐患。

D变异型输血和献血时的注意事项

D变异型人群在献血和用血时需要采取不同的输血措施,简单归纳如下:

D变异型是受血者时:为了最大程度避免自身对输入的D抗原产生有害抗体,应视同Rh阴性患者,输注Rh阴性的“熊猫血”。这点对育龄女性、儿童和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尤其重要。

D变异型是献血者时:献出的血液应视为Rh阳性血液使用。这样能防止“弱D血”(含有少量D抗原)输给真正的Rh阴性患者,避免刺激他们产生抗-D抗体。

一句话口诀:“受血按阴,献血按阳”。

D变异型本身无害,但输血献血时需严格遵循 “阴阳二分”原则。每一次告知、每一次核对,都是对生命的负责——对弱D者而言,这是自我保护;对真阴性患者而言,这是避免无妄之灾;对医疗系统而言,这是安全输血的基石。

实验室如何发现弱D?

在常规的RhD血型鉴定试验中,我们利用IgM抗D抗体试剂来检测红细胞表面D抗原,但D变异型通常会表现为弱凝集或者不凝集,因此需要用多个IgG(或IgG+IgM)抗D试剂,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RhD阴性确认,放散D还需要通过吸收放散实验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才能鉴定出来

孕产妇特别篇

1.弱D孕妇若胎儿Rh阳性,仍有极小概率产生抗-D,按Rh阴性流程管理,28周及产后72小时内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

2.弱D母亲分娩Rh阳性婴儿时,仍要做新生儿溶血病监测。

相关问答

问:我是弱D,影响我看病就诊吗?

答:平时看病就诊不受任何影响。但需要接受输血或献血时,请患者或家属务必主动告知医生或血站工作人员自己是“弱D型”,这对保障您的用血安全和他人输血安全至关重要。

问:弱D能献血吗?

答:可以献血! 您的血液会被归类为Rh阳性血,用于救助Rh阳性的患者。

问:会影响生二胎吗?

答:只要严格按照Rh阴性孕妇的规范进行产检,并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注射抗D针,就能有效预防并大幅降低二胎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风险。

总结

D抗原变异型虽然很少见,却模糊了“阴性”和“阳性”的界限,这也提醒我们 “血型安全无小事”,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充分用好多种检测方法,强化输血前的临床沟通,不放过任何可疑的细微变化,全力保障用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