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是血液有成分的一种,其形状呈两面微凹、椭圆形或圆盘形,主要起到止血作用。当我们受伤或其他原因导致血管损坏时,大量的血小板会立即聚集在血管损坏的地方,聚集在一起,形成血栓,堵塞在血管裂缝的地方。此外,血小板还会释放促进血管收缩和凝固血液的物质,以防止血液从损坏的地方流出。
说到血小板减少这种疾病,我想很多朋友应该并不是很了解,但是,这种疾病却会给大家带来严重的伤害,这种疾病的发病几率越来越高,所以大家最好可以积极的预防这种疾病。血小板是由骨髓中巨核细胞所产生,人体内的血小板就好像是堤坝决口时用来堵住洪水的一个又一个沙袋,故当人体缺乏血小板就可能导致血液的自发性、过度的流失,从而造成病症风险的发生。应如何保障人体中“沙袋”的充足呢?需要先找到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何在,再对因救治!
人体血液中的血小板,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约含有10~30万个血小板,其寿命平均为8~12天,由于多种原因血小板计数结果低于参考值下限,血小板减少。根据血小板的减少程度,轻者有皮肤出血点、淤血点、牙龈出血、鼻血,重者有呕血、黑便、血尿、脑出血等器官出血。
01、为什么体内血小板“生产”越来越少?
1、遗传性因素导致——这种情况占比少数,有一小部分的血小板减少确实与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的遗传性疾病有先天性单纯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范可尼贫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两类。
2、获得性因素导致——凡是可以影响到骨髓中巨核细胞生成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血小板生成减少。比如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导致的疾病,还有缺乏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原料所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情况。此外,像一些麻疹、风疹、水痘、猫爪热、登革热等可致血小板减少。病毒如侵入细胞,会使血小板减少。病毒也可能会附在血小板上,破坏血小板。
3、血小板减少的具体原因是感染、电离辐射、各种恶性肿瘤侵害骨髓(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细菌、病毒感染、电离放射线、化疗药物等因素对造血干细胞造成损伤、药物等,造成的对造血干细胞的损伤或者影响其在骨髓中的增殖而导致的。这些因素还可影响到多个造血细胞系统,而引发不同程度的贫血、白细胞减少以及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这些并发症。
4、外界理化因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抗代谢剂、电离辐射、细胞毒性制剂、烷化剂等理化因素也是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在患者进行恶性肿瘤的治疗时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状,还会使患者出现免疫反应或直接使骨髓细胞受到毒害,造成骨髓弥漫性损伤,使患者全血减少。
5、血小板减少症的病理因素,如果血小板在机体的脾内出现滞留的情况较为严重,是很容易导致该种疾病发病的。一般情况下,在临床上脾功能亢进就是比较常见的表现。
6、其他疾病影响: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来自很多不同的因素,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原发性血小板少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脾功能亢进等。患者有出血倾向,如皮肤上有瘀点、红斑或原因不明的鼻出血等表现。
在临床上还会见到一部分患病群体是在感染细菌、病毒以及接触电离辐射、化疗类药物后反馈的血小板指标低下,这些行为可能对造血干细胞造成损伤。
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而言,顾名思义主要病灶跟机体免疫失衡有很大的关系,往往是原发性的。这类患病群体想要恢复血小板到正常范围,不单需要解决血小板生成来源减少的问题(部分会接触到单抗治疗)、还需要调节好个体免疫(药物以及活动)注重生活中的有助于健体的护理措施。
02、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减少症
西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一般以激素治疗为主,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强松等,也采用兔疫抑制剂等治疗,或免疫抑制剂常与皮质激素结合;严重时输血和血小板。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止血治标,辨证治本。
出血症状改善,血小板接近正常,逐渐减少维持治疗。虽然激素可以增加血小板,但在激素减少或停止后,血小板会再次下降;经常使用激素,对人体有很大的副作用,但也会导致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其他治疗方法,如输注血小板、脾切除术等,虽然可以发挥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消费快、成本高、副作用大,大多数患者难以忍受。
出血症状
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以出血为主,可根据血证辨证治疗。主要病机为热、虚、瘀。治疗应以清热凉血止血、补气阴、活血化瘀为主。同时,应采用补肝肾的方法,标本兼治。辨证论点:首先要辩证,首先要分虚、实、热。
一、热迫血;
二、阴虚火旺;
三、气不摄血; 血瘀阻络。
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止血以治标,辨证以治本:血证首当止血。血出之后,离经之血留与体内,即是淤血,因此止血消斑是本病的治标方法,又是基本治法。辨证治本又要分清出血的病因,血热妄行者配以清热凉血,阴虚火旺者宜滋阴清热,气不摄血者结合益气摄血,淤血阻络者,兼顾活血宁络。若证情兼夹者,据其具体情况辨证,合用上述法则。
03、中医中药的明显优势
相较于西医西药的治疗,中医的优势就比较明显,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1.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但是没有用激素治疗过,这样的相对来说好治一些,而且效果也比较明显,一般中药治疗三周左右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2.激素治疗,但是剩一片减不下来的可以应用中医治疗,帮助把激素减下来,稳定血小板数值,预防复发再降。
3.激素治疗效果不好的,即使使用激素,血小板也没有升到30以上的,而且激素并发症比较明显的,可以应用中医治疗,虽然起效慢,但是效果稳定!
04、经验分享
我院多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单人单方,西医支持治疗,让枯竭的造血组织恢复造血功能。并对出血、感染、发烧等并发症辩证施药。根据病患不同阶段,灵活调整治疗方案,疗效稳定。
综上,血小板减少病友碰到牙龈出血的情况不用过于恐慌,先排除下是否为局部因素导致,再结合自身病情情况介入适合的药物。
如血小板过低则要及时采取益髓升板的治疗去提升指标。与此同时,做好日常调护事项,提高抗病能力的情况下也可以更好的避免发生因血小板低而引起的并发症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