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稳固民生:超九成居民步入“15分钟医疗圈”
2025-11-28 13:19:44来源:推医汇
“十四五”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全国诊疗量的比例保持在50%以上,超过90%的居民在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服务点。
国家卫健委基层司司长焦雅辉在11月2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已从97万个增至104万个,基本实现了农村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城市街道有服务中心、社区有服务站。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德意志银行正因对其风险披露不清的质疑而面临欧洲央行的审查。这一对比凸显了信息透明在公共服务和金融机构中的不同境遇。
基层医疗网络:筑牢健康中国根基
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正迎来历史性发展。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增至104万个,其中包括3.33万个卫生院、57.04万个村卫生室。
城市社区医疗网络同样迅速发展,现有1.02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7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辅以40多万个门诊部和诊所。
对于山区、海岛和边远贫困地区,各地采取“固定+流动”医疗卫生服务方式,通过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巡回医疗等形式,实现巡回医疗在资源薄弱县和基层的全覆盖。
焦雅辉在发布会上强调,国家卫健委一直致力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
人才药品双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跃升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人才队伍建设。截至2024年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7.8万人,比2020年增加54.2万人。
人才素质也在稳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的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由2020年的65%、81.4%提高至2024年的77.4%、88.2%。
通过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超过9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达到服务能力标准。
更令人欣喜的是,93%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提供儿科诊疗服务,有效缓解了儿童看病难的问题。
药品供应保障方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平均配备约300种药品,强化了基层与上级医院用药联动衔接。
服务模式优化:便民惠民措施落地生根
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机融合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防治结合。
统计显示,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慢性病长期处方服务。
为适应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服务模式的新需求,基层医疗机构纷纷推出便民服务举措。
95%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门诊延时服务或节假日门诊,8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提供周末疫苗接种服务。
各地探索出许多创新服务模式。北京全面实施周末疫苗接种服务,并将流感等疫苗接种信息多渠道公布。
上海、浙江、江苏、天津等多省份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为符合条件且有居家治疗需求的患者提供服务,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信息透明:医疗与金融领域的双重启示
在我国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之际,金融领域的信息披露问题引发关注。欧洲央行正在评估德意志银行是否低估了资产负债表风险并歪曲其整体财务稳定性。
这些指控源于德意志银行一名前雇员,声称该银行利用“激进的净额结算和表外会计技术”,导致其2024财务报表中杠杆暴露低估了超过2000亿欧元。
此类案例表明,无论是在医疗卫生还是金融领域,信息透明和规范披露都是建立信任的基石。
我国基层医疗系统通过定期新闻发布会、数据公开等方式,持续增强公共服务透明度,这一做法为其他行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基层医疗稳步发展的同时,远在欧洲的德意志银行因对其风险披露不清而面临欧洲央行的审查。金融机构与公共服务机构在信息披露上的差异,凸显了公共服务领域透明度的价值。
基层医疗网络的完善,不仅是医疗资源的简单扩容,更是国家公共卫生基石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