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广东一地发现基孔肯雅热疫情!医生提醒:无特效药,防蚊是关键

2025-07-17 13:52:42来源:健康时报
7月15日,“健康顺德”发布情况通报称,广东顺德报告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截至7月15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均为轻症患者。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媒介伊蚊叮咬吸血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7月16日,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介绍,基孔肯雅热轻症通常表现为发热、关节疼痛或皮疹,还常伴有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倦等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关节功能丧失,不能活动,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脑膜脑炎、肝功能损伤、心肌炎及皮肤黏膜出血等。

1987年,云南西双版纳发现了我国首例基孔肯雅热病例。2008年,广东广州报告了国内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冯云、张海林2025年5月发布于《中国热带医学》的文章“中国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和病原生物学研究进展”中提到,2008年以来,我国至少有16个省、市、自治区曾发生过基孔肯雅热输入性病例,大多来源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也有来自非洲的输入性病例,广东、浙江和云南曾发生过基孔肯雅热本地流行。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我国广东地区就存在广泛的白纹伊蚊,也就是俗称的‘花蚊子’。”赵卫介绍,值得注意的是,基孔肯雅热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同为蚊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存在诸多相似之处。7月16日,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彭劼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两种疾病均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感染者均可能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和乏力、皮疹等症状。两者均可引起肌肉关节疼痛,但基孔肯雅热常表现为小关节痛,如手指、脚趾关节的疼痛等,登革热患者常表现为肌肉疼痛或者大关节疼痛,且疼痛程度相对较轻。另外,基孔肯雅热的发热时间通常为3~5天,登革热的发热时间相对更长,为5~7天。不过,二者在症状上非常相似,最重要的是病原学的区别,普通患者难以区分,需要及时就诊。

当前,基孔肯雅热尚无可供使用的疫苗,也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治疗。“老人、孕妇、儿童需要重点关注,尽量不要前往疫区。不过,基孔肯雅热感染多为轻症,公众无需过度恐慌。”彭劼建议,市民可以注意清理积水,如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的积水中可能孳生蚊虫,要及时翻倒清理;注意灭蚊防蚊,在家可以装上纱门纱窗进行防护,配备灭蚊灯等,出门可穿长袖长裤防止蚊虫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