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转发提醒!毒品和艾滋之间只隔着一个“我以为”

2025-07-10 13:19:20来源:武汉疾控健康宣传
“我只是试了一次,以为能控制住……”这是小张(化名)在戒毒所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两年前,他因朋友怂恿尝试了“上头电子烟”,从此陷入毒品的泥潭。更可怕的是,在一次派对中吸食新型毒品并发生了无保护性行为,不久后他被检测出HIV阳性。

如今,他不仅要对抗毒瘾,还要终身与艾滋病抗争。毒品和艾滋病的双重打击,让无数像小张这样的年轻人坠入深渊。如何避免悲剧重演?今天,疾控专家为你划重点!

毒品是什么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毒品有哪些

传统毒品:常见的就是鸦片、海洛因、吗啡,还有丁丙诺啡等阿片类;

第三代毒品:主要是大麻合成类,还有就是卡西酮类的毒品。

新型毒品: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

坚决远离毒品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各类毒品(如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合成大麻素等)的成瘾机制和危害。

2.牢记“吸毒一口,掉入虎口”,毒品绝非“尝试一次没关系”,许多成瘾者都是从“好奇”开始,最终无法自拔。

3.树立正确人生观,不因“赶时髦”“找乐子”而接触毒品,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健康的生活、充实的追求,而非短暂的药物刺激。

4.警惕“娱乐性吸毒”陷阱,新型毒品常伪装成“派对助兴品”,实则危害巨大,一旦尝试,悔恨终生。

毒品滥用与艾滋病传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密切关联。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吸毒行为通过多重途径助长艾滋病传播:

一方面,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导致HIV经血液直接传播;另一方面,吸食毒品(特别是冰毒等合成类毒品)会显著增加高危性行为的风险。更严重的是,毒品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与HIV病毒形成“双重打击”,加速疾病进展。这种“毒”与“艾”的恶性循环,不仅严重危害个人健康,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毒品如何助推艾滋病传播

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

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当人体感染HIV后,病毒会在体内不断复制,逐渐破坏CD4+T淋巴细胞,使人体免疫功能受损。

注射吸毒时共用针具是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高危行为。HIV感染者使用过的针具残留血液,若他人接着使用,病毒会随血液进入新个体,使用不洁针具可传播艾滋病病毒,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风险极高。

目前,经性行为传播是HIV感染的最重要方式。新型毒品特别是冰毒、麻古、摇头丸等合成毒品混用者,在发生性行为时,多种物质间产生的更强烈的欣快感和兴奋感使他们极难控制自已,使用者常处于极度兴奋或意识模糊状态,易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多性伴接触,极大提高HIV等性传播疾病感染风险。既往研究表明,多物质滥用者感染HIV的风险比单一物质使用者高2.1-4.4倍。会对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危害!

此外,一些吸毒者为了筹集毒资,可能通过提供性服务的方式来获取毒资,而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低,这也进一步增加了感染HIV等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践行健康生活,预防艾滋病感染

1.保持单一的性伴关系

避免过早发生首次性行为,与性伴相互保持忠诚单一的性伴关系,避免多性伴。

2.正确使用安全套

安全套能有效地避免体液接触,降低HIV感染风险,每次发生性行为时,全程正确使用质量合格安全套是预防HIV感染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3.鼓励知情交友

要避免与HIV感染状况不明的人发生高危性行为。必要时在发生性行为前了解性伴的HIV检测结果,针对感染状况采取保护措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检测有窗口期。目前常用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窗口期为发生高危行为后3-12周,在窗口期期间检测结果为阴性不代表未感染艾滋病病毒。且窗口期感染者处于急性感染期,传染性较强。

4.远离毒品

毒品(或成瘾性物质)会干扰人们的自控能力,易发生无套性行为、多性伴等高危行为。同时甲基苯丙胺类等新型毒品对大脑皮层的活跃度非常高,会使人短时处于强烈性冲动状态,此时极容易发生暴力性行为,从而造成黏膜破损、出血,增加感染HIV的风险。

5.HIV暴露后阻断性用药(PEP)

是指尚未感染HIV的人员,在暴露于高感染风险后,如与HIV感染者或感染状态不明者发生体液交换行为,尽快在24小时内(最晚不超过72小时)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降低HIV感染风险的方法。

发生高危行为后,应及时前往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咨询,在72小时内使用阻断药物,服药时间越早效果越好,连续服用28天,降低感染HIV的风险。所有与暴露源发生了可能导致HIV感染行为的人,均推荐尽早使用PEP。

参考文献:

1. 微信公众号:北京艾滋病性病防治协会《了解毒品与艾滋病的关联,远离毒品,远离艾滋病!》2.微信公众号:中国疾控艾防中心《多物质滥用会增加HIV感染的风险》3.微信公众号:射阳疾控《禁毒防艾 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