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71型等)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5岁以下儿童尤其易感,每年4-7月和9-11月为高发期。
二、典型症状有哪些?
1.发热:发病初期常出现低热(38℃左右),持续1-2天。
2.皮疹:
(1)手、足、臀部出现米粒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不痛不痒,一般3-5天自行消退,不留疤痕;
(2)口腔内(舌、颊黏膜、牙龈等)出现疼痛性疱疹,可能影响进食。
3.其他表现: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轻症病例一周内可自愈。
三、病毒如何传播?
1.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疱疹液、分泌物(如唾液、鼻涕)或被污染的玩具、餐具、毛巾等;
2.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通过飞沫扩散到空气中;
3.消化道传播: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四、重点预防措施(家长必做!)
1.勤洗手,阻断传播:
儿童饭前便后、玩耍后,家长处理患儿分泌物或更换尿布后,需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2.做好物品消毒:
患儿的餐具、玩具、衣物等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煮沸消毒,被褥暴晒。
3.避免人群聚集:
高发期少带儿童去幼儿园、游乐场等密闭场所,如接触患儿需佩戴口罩。
4.注意饮食卫生: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瓜果蔬菜洗净后食用,餐具单独使用。
5.接种疫苗(EV71疫苗):
6月龄-5岁儿童可接种EV71疫苗,能有效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尤其由EV71病毒引起的病例)。
五、患儿居家护理要点
1.退热与镇痛:低热时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2.口腔护理: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避免辛辣、酸、烫食物,可进食温凉的粥、牛奶等流质食物。
3.皮肤护理:疱疹处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穿宽松衣物,以防破溃感染。
4.观察重症信号:若出现持续高热(体温>39℃且超过3天)、精神萎靡、呕吐、抽搐、呼吸急促等,立即就医!
六、误区提醒
误区1:“皮疹痒,要涂止痒药”——多数疱疹无瘙痒,抓挠可能导致感染,无需特殊用药,保持清洁即可。
误区2:“痊愈后就不会再感染”——肠道病毒类型多,感染后仅对同型病毒有短期免疫力,仍可能再次患病。
手足口病虽常见,但科学预防和护理能大大降低风险。家长需提高警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守护健康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