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一眼定乾坤,把患者从耳鼻喉科拉到感染科

2024-04-26 18:22:39来源:检验医学
作者 | 徐媛  巫婷婷

单位 | 仪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前   言

检验科里的急诊,是窗口中的窗口,直面数据,直面疾病,直面患者。在紧张快节奏的压力之下,利用形态学优势,迅速准确地解读血常规数据,助力临床,为临床解决诊断问题。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原发性EBV感染所致的一种主要临床综合征,其典型临床”三联征”为发热、咽颊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伴有肝脾肿大,典型外周血特征为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增加。为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出现嗜血综合征及其他脏器系统等严重并发症。

EB病毒是疱疹病毒科,r亚科,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疱病毒,主要通过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EBV是双链DNA病毒,基因组长约172kb。

 

案例经过

临近春节,貌似每个人都想把小毛小病、大毛大病解决在除夕之前,医院涌入了更多的患者,每一个岗位更加地忙碌了。忙碌中,听到一声喊:徐姐,快来接个电话,是急诊的婷婷姐!电话到手,接听:徐姐,帮忙给我看一个血常规结果,我看着像是有问题,是个大患儿,收住在耳鼻喉科,竟然还有外科急诊项目“急诊手术前四项”!在一连串快速地介绍完基本情况之后,心有灵犀地互相挂了电话。

立刻马上,打开急诊血常规报告单元,看了数据,立马就给婷婷回了电话:赶紧的把血常规标本放一边,马上请人下去拿。

标本一到手,就安排上了:推片、染色、阅片!

这不,一眼下去,就看到了具有蓝色忧郁特征,像风筝一样飘逸的反应性淋巴细胞:胞体大、胞质较丰富,蓝色,透明感,边缘处着色较深。

 

看到反应性淋巴细胞,验证了心中的猜测,进而阅览全片,不到十分钟,一张具有诊断性报告就出炉了:

 

在报告的同时,赶紧地主动电话临床,告知患儿病情。经过和临床沟通,患者顺利入住感染性疾病科,病情得到有效的治疗。

病史摘要:

患者,女,14岁,2024年初就诊经过

主诉:咽痛、吞咽痛


 

实验室检查:

生化检查

 

EBV DNA检查

至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明确。

 

案例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依据

 

本案例中,患儿在耳鼻喉科就诊,引起误诊。在审核血常规报告时,注意到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绝对值升高,并根据患者年龄,初步判断出,患儿可能是IM,进一步进行血涂片检查,发现外周血中有35.0%反应性淋巴细胞(根据ICSH外周血细胞形态特征的命名和分级标准化建议,异型淋巴细胞已更名为反应性淋巴细胞),进而明确诊断IM,主动电话临床,进行沟通,迅速有效地使得患儿住入感染性疾病科,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避免病情迁延呈CAEBV和EBV-HLH,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

 

总    结

IM早期无明显临床特征,极易将其误诊为其他呼吸道感染,EBV相关检测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发挥其诊断时间短,准确率高的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进行早期诊断。

IM是为数不多的单纯从WBC总数、L绝对值,根据患者年龄,能够初步诊断出的疾病之一,只要平时在审核血常规报告时,细心一些,便能够更好地提示临床,减少误诊及漏诊。

IM应与咽峡炎表现为主的链球菌感染、疱疹性咽峡炎、风湿热、病毒感染、血清病等进行鉴别。

反应性淋巴细胞并不具备EBV感染特异性,其他病毒感染外周血细胞也会出现反应性淋巴细胞,一般来说,<10.0%.

在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在报告成人时,应谨慎报告反应性淋巴细胞,EBV具有肿瘤相关性疾病。

血常规是最基本的三大常规之一,血细胞形态学,是基石,是一眼定乾坤的技术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瑞清,孙钊宁,唐甜甜等.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2,45(9):777-782.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感染学组,全国儿童EB病毒感染协作组.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专家共识[J].2021.59(11):905-910.

[3]全国儿童EB病毒感染协作组,中华实验室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辑委员会.EB病毒感染实验室诊断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20183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