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25-羟基维生素D检测的临床意义,一文理清!

2024-02-02 16:28:14来源:检验医学
维生素 D 是人类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除发挥调节钙磷代谢、维持骨健康的功能外,还参与组织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免疫调节。

人体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皮肤经阳光作用合成的维生素D3,另一种来源是食物中(如经光照后的蘑菇、野生海鱼等)的维生素D2,两者通过肝脏代谢后以2种形式存在,分别是25(OH)D2和25(OH)D3。其中25(OH)D3是血液中维生素D的主要存在形式。

 

维生素D缺乏相关疾病

维生素D缺乏症主要表现为骨骼疾病,在儿童称为佝偻病,成人依缺乏程度的不同可引起骨质疏松症或骨质软化症。维生素D缺乏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常见病因。提高PTH含量,特别是提高缺乏维生素D的老年人的甲状旁腺激素含量会导致骨软化症、骨转化增高、骨量降低,并有骨折的危险。25-羟基维生素D含量低还与骨密度低有关。与其他临床资料结合,检测结果有助于判定骨代谢。

除与骨骼疾病明确相关外,维生素 D也可能与一些疾病有相关性,如癌症、心血 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维生素D与癌症的相关性目前仍存在争议。实验室和动物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分化和抑制转移来抑制癌变并减缓肿瘤进展;维生素D可能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促凋亡和抗血管生成作用。

心血管疾病:多项研究表明,维生素 D与高血压有一定关联,高血压患者补充维生素D可减少 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低水平血清25(OH)D3可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升高,出现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这些均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血清25(OH)D每增加 25 nmol/L(10 μg/L),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风险降低 10%。

糖尿病:维生素D对胰岛β细胞有一定调节作用,胰岛β细胞同样含有维生素 D 受体,胰岛组织同肾脏一样表达 1‑α 羟化酶。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显示,以1 600~4 000 U/d的剂量补充维生素D, 可以控制血糖或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糖尿病、肾病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 D 不足,甚至缺乏,补充维生素D或活性维生素D可保护肾功能。但目前对于维生素D补充剂种类和确切剂量还存在争议。

慢性肾脏病:维生素D缺乏症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维生素D状态与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呈负相关,因此慢性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将维生素 D 的水平维 持在 30 μg/L 或更高。

自身免疫疾病:体内维生素D含量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展发生关系密切,类风湿关节炎发病部位的巨噬细胞、关节软骨细胞上均有一种特异性的维生素 D 受体表达。具有活性的维生素 D与细胞内的维生素D受体结合,既可以改善人体骨质疏松,又可以作为催化剂促进人体T、B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7、干扰素‑γ等的合成,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改善患者的病情。补充维生素D可使自身 免疫性疾病的风险下降22%,长期补充维生素D有助预防自体免疫疾病,尤其对≥50岁人群。

 

维生素D缺乏的诊断标准

体内可检测到的维生素D代谢物约有40多种,其中25-羟基维生素D是循环中存在最多的代谢物,可以反映机体维生素D的营养水平。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检测已被公认为反映维生素D状态的最合理指标。

下表为国标WS/T 677—2020给出的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参考判定值。

 

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参考值

 

哪些人群应该进行维生素D的检测

影响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很多,包括年龄、肤色、季 节、地理纬度、海拔、日照时间、着装习惯、防晒措施、饮食习惯、空气污染、肥胖以及影响维生素D代谢的药物等。

虽然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在全球人群中非常普遍,但并不主张在人群普遍筛查血维生素D水平,《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推荐在具有维生素D缺乏风险及需要维持合理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人群中进行血维生素D水平的筛查。

 

建议筛查血维生素D水平的人群

 

维生素D检测的应用

1、权威、详细而精确的监测体内维生素D的状态,以便决定饮食或综合补充,并帮助判断如何进行补钙。

2、用于特定的代谢紊乱诊断(骨软化、佝偻病、肌肉病、维生素D过量、中毒等)

3、用于各种病变群的病理生理学的探究和危险评估(如骨质疏松症、跌倒、骨折等)

4、 服用维生素D的患者,必须定时进行维生素D水平监测,以随时调整用药,避免维生素D中毒。

维生素D缺乏的补充措施

增加日照和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的摄入是预防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人体被UVB紫外线照射后可以产生维生素D,经常晒太阳,保证足够的紫外线照射是有必要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隔着玻璃晒太阳没有效果,原因是玻璃会阻隔掉几乎所有的UVB紫外线。涂抹防晒霜也会皮肤合成维生素D。

维生素D也可通过摄入食物或维生素 D补充品所获得。包括动物肝脏及瘦肉类、蛋类及鱼类、谷物及奶类以及如香菇及鱼肝油中也富含维生素D,适量食用可补充维生素D。 

口服膳食补充剂来补充维生素D也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方式。

 

常见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

[μg(U)/100 g可食部]

维生素D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专家共识

 

25-羟基维生素D检测方法  国标(WS/T 677—2020)

1.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血清(血浆)中的25(OH)D2和25(OH)D3经甲醇/乙腈沉淀蛋白,采用正己烷萃取,氮气吹干,用初始流动相复溶,使用液相色谱法分离,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同位素内标法定量,该方法可以分别测定25(OH)D2和25(OH)D3。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精准度等特点。但仪器操作复杂,对检验人员的专业度要求高,仪器昂贵,通量低,一般普通的医院检验科无法达到要求。

2.化学发光免疫法

依据化学检测体系中25(OH)D浓度与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在一定条件下呈线性定量关系的原理,利 用仪器对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检测,进而确定25(OH)D含量的分析方法。

由于其操作简单、快速、无同位素污染且容易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具有高灵敏度、干扰因素少、准确度高、能自动化批量操作、可控性强,适用于大规模的25-羟基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监测,但化学发光法需要配备特定的自动免疫分析仪,且只能测出25-羟基维生素D总的浓度。

3.酶联免疫法

样本中25(OH)D与其抗体结合,通过洗液除去非结合物,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此时,能固定下来的酶量与样品中25(OH)D的量相关。通过加入与酶反应的底物显色后,于特定波长下检测吸光度, 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分析样品中25(OH)D总量。

ELISA法容易实现自动化操作,在节省人力、减少污染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适合于在常规临床实验室开展。但是不能区分25-羟基维生素D2和25-羟基维生素D3,ELISA法基质敏感性,容易与其他非目标化合物发生交叉反应,降低检测的特异性,且酶促反应的结果受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加样准确性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其他检测方法还包括放射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均相酶免疫法等。

 

参考文献

[1]范列英、王伟灵、胡敏、陈发林.临床化学检验标准化操作程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8, 11(1):19.

[4]中国营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维生素 D 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专家共识 [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3,17 (04):245-252.

[5]人群维生素D缺乏筛查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677—2020.

[6]周庭银,王华梁. 临床化学检验标准化操作程序[M]. 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