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 | 沧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随着检验科日常生化检测标本量的不断增多,异常结果频出,高血钾是其中较为常见的情况之一,但是现在也有非病理因素会干扰检验人员对于高血钾结果的审核。临床上对于高血钾的处理往往非常迅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检验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并判断结果是否为高血钾的重要性。
案例经过
某天上午,生化室内大家正在如火如荼地忙碌着,忽然审核结果的老师惊讶地说道,这个新生儿科的患者怎么血钾这么高呀?我凑上前一看这个患者血钾6.75mmol/L,血钙2.32mmol/L。
看到这我脑海里回想起与之相关的疾病,患者为出生1月的新生儿,因早产后脑积水就诊于新生儿科,这个新生儿,难道会患有引起血钾升高的相关疾病?我赶紧确认生化仪的状态正常,血钾质控在控,并找到标本确认没有溶血脂血黄疸,同时原管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相符。并且查看了该患儿的相关检查结果。
带着疑问我联系了该患者的管床医生,沟通后得知该患儿入院后状态良好,临床正积极治疗,然后我又询问了该患儿具体使用的药物,问到这里,我心里大概有了答案,既然机器检测没问题,临床治疗也不会影响血钾。
那么问题大概是出现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了,于是我又一次联系了临床护士,询问采集该患儿标本时的具体情况,当我问到采血管的采集顺序时,护士回忆说因为采集标本多一时疏忽采血顺序可能是错了,于是我向护士说明了正确的采血顺序,并建议临床重采该患儿的生化标本。收到重采标本经检测血钾正常,后告知临床该结果。
图1 患者生化结果
图2 患者血常规结果
图3 患者病历
案例分析
钾是一种对人体至关重要的无机离子,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神经肌肉应激性、心肌正常功能、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当血清钾浓度高于5.5 mmol/L时称为高血钾症,高血钾症临床症状一般并无特殊性,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检查为主要的诊断依据。但是,临床中也会碰到一些实验室检查血钾高,但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并无高血钾表现的现象,这时候就要注意:这种高血钾可能是一种假性高血钾。
假性高钾血症是一种体外现象,不能反映患者体内血清钾真实水平。导致假性高钾血症的原因可分为内源性、外源性。内源性假性高钾血症常见原因有:溶血、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家族性假性高钾血症。外源性假性高钾血症常见原因有:错用采血管或标本中加入含钾离子抗凝剂、静脉补钾时在输液同侧采集标本、采血时,长时间握紧拳头、抽血顺序不对造成假性高钾、消毒时,消毒剂未干燥,造成消毒剂污染、温度影响。以上原因的处理方法均为重采标本即可恢复正常。本例属于因抽血顺序不对造成的外源性假性高血钾症。
我们说说不同真空采血管的类型、颜色、添加剂及使用范围等(如图4)。根据WHO推荐,采血顺序应为:血培养瓶→无添加剂试管→凝血管(蓝)→血沉管(黑)→促凝管(红)→血清分离管(黄)→肝素钠(绿)→EDTA(紫)→葡萄糖酵解抑制剂(灰)。WHO推荐中未包括血沉(黑),临床实践中,由于血沉管抗凝剂为枸椽酸钠,与凝血管一致,因此一般于凝血管后采集。
有血培养标本时,应先采集血培养标本,后采集其他标本,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血培养标本污染(如图5)。促凝管里含血凝活化剂,产生血液凝集,离心分离血清。对真空管与促凝管没有特别严格要求,所以放在中间位置采集。主要还是对抗凝管的要求比较严格:如果绿管污染,会导致PCR反应受抑制;紫管污染,会导致血钾偏高。
图4 不同真空采血管的类型、颜色、添加剂及使用范围
图5 有血培养时的采血顺序
那为什么EDTA污染会导致血钾升高呢?下面就来说说,乙二胺四乙酸(EDTA)是检验常用的抗凝剂,有二钠(EDTA-Na2)、二钾(EDTA-K2)和三钾盐(EDTA-K3)三种。因为钾盐较钠盐的溶解度大,故选择EDTA-K2、EDTA-K3要优于EDTA-Na2;
又由于EDTA-K2的pH相对于EDTA-K3更低,可补偿渗透压所引起的细胞皱缩,所以EDTA-K2脱颖而出,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EDTA抗凝剂,用紫帽标记抗凝管。Ca2+是内外凝血途径都不可缺少的因子,EDTA通过与血液中的Ca2+形成稳定的螯合物,从而起到抗凝作用。
EDTA-K2对生化项目的影响(如表1),临床上,出现高钾、低钙、低ALP的现象,首先考虑:①用错采血管的情况:使用了EDTA-K2抗凝管采血做生化检测;如果采血管没错,还要警惕以下错误:②采血顺序不规范导致的EDTA干扰:先用EDTA管采血做血常规检测,导致采血针携带少量EDTA抗凝剂甚至EDTA抗凝血顺采血针回流,进而污染下一管生化管。所以建议大家采血时尽可能先抽生化管,在抽血常规管。
表1 EDTA-K2对生化项目的影响
心 得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随着越来越多的实验室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发生在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控问题越来越少,因此,我们更需要关注分析前可能出现的情况,当遇到和临床情况不符的情况,需要主动及时地和临床沟通;在检验过程中,当遇到异常结果或危急值结果时,一定要密切联系临床,根据临床症状来判断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检验结果做的在准,质控控制的再好,不结合临床的检验结果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另外,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新进的护理人员经验不足,对于采血不仅要求血量充足,还要保证避免溶血,严格遵守正确的采血顺序。
专家点评——朱一堂 沧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 主任技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高血钾在检验科日常生化检验异常结果中较为常见。因其并发症较为严重,所以出现高血钾时的结果审核更要慎重,近些年来随着就诊患者的增多,引起高血钾的原因也越来越复杂。检验前质量控制是否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最后的检验结果。作者从发现新生儿高血钾开始,结合临床病历逐步分析,与临床沟通寻求真相,这种精神值得称赞。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采血指南:静脉采血的最佳操作.2010年2月.
[2]邵海枫.与护理部共同做好采集血培养标本的质量控制.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
[3]胡蕊,李刚,李晓彤.假性高血钾症的识别与避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8,26(8):784-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