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谈“梅”色变,“毒”已侵入体内!

2023-10-12 18:34:41来源:检验医学
作者 | 卢北玲  朱文静

单位 | 西安市中医医院检验科

梅毒(Syphilis)自15世纪报道以来,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已使人们意识到其感染的严重性与危害性。它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临床上梅毒检测出阳性需慎重再慎重,当患者被告知感染梅毒,若无明确的接触史,会马上“翻脸”甚至质疑引起纠纷等。近期我们在临床上发现一例无接触史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TPAb)初筛试验阳性的肺癌患者,真阳还是假阳,一起来了解下。

主诉:女性,60岁,肺癌并多发转移。

入院检查:血常规:WBC 4.1×109/L,RBC 4.9×1012/L,PLT 121×109/L,Hb 141g/L,Hct 44%,MCV 90fL,MCH 29pg,MCHC 322g/L;

肿瘤标志物:SCC:0.9ng/mL,CEA:2.20ng/mL,铁蛋白:45.22 ng/mL,CYF211:2.20↑;

肝功、肾功、凝血系列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感染性疾病筛查指标:唯独TPAb结果为:19.17,化学发光法S/CO(见图1),

图1

TP非特异性抗体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阴性。

案例分析

肿瘤患者作为特殊人群,此结果发出之前要慎重!值班人员立即追本溯源,探索原因:

1.该患者在外院诊疗时并未诊断TP感染,否认高危性行为;

2.当天室内质控在控,试剂、仪器、校准状态、工作环境均良好;

3.原血清标本清亮,无溶血、乳糜、脂血等(见图2);

图2

 

4.化学发光法复查结果一致TPAb:19.77,化学发光法S/CO(见图3),胶体金法检测为:阳性,同时复查RPR,结果为:阴性;

 

图3

5.肿瘤患者的TPAb容易受到体内某种物质(最常见类风湿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干扰,必须排除干扰原因后才能发出结果,RF、补体、免疫球蛋白等可能干扰检测结果的因素均在正常范围(见图4);

 

图4

6.考虑到以上均为筛查方法,需进行确诊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结果为:阳性(见图5)

图5

7.为排除临床标本抽错,建议重新采集复查,结果一致;

8.在后面的随访中,该患者一个月后复查TPAb结果为:17.89(化学发光法S/CO)(见图6),RPR阴性。

 

图6

通过以上检查结果可确诊梅毒感染,肿瘤患者是如何感染的?

1.肿瘤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化疗、放疗,有可能进行创伤性检查、手术和输血等治疗,肿瘤患者在治疗前建议进行TP抗体的检测。化学发光CLIA联合TPPA检测能加强梅毒监测与防治的同时,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断传染途径,防止院内交叉感染,进而有效地控制TP的传播和避免不必要的医院纠纷;

2.梅毒属于一种性传播疾病,研究对7903例住院肿瘤患者的TPAb采用TPPA法进行检测,发现肿瘤患者有3.12%的阳性率,相比一般人群的0.7%较高,原因是肿瘤患者有较低的免疫力,增加了其易感性[1];

3.文献指出男性肿瘤患者TPAb阳性率为3.2%,女性肿瘤患者为3.1%;女性生殖道肿瘤患者TPAb阳性率显著高于乳腺癌、鼻咽癌、肺癌、肾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道癌。总之,肿瘤患者的TPAb阳性率较高,TP感染情况应引起临床注意和监测[1]。

患者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均为阳性,但是依然要注意生物学双假阳性,尤其是特殊人群(肿瘤患者;老年患者、妊娠妇女等),可能的原因为:

1. 大部分老年患者伴有基础疾病,促进机体诱发产生类似于TP的抗原表位,由于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易与血清中的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和特异性抗体中可能发生交叉反应,从而造成梅毒试验假阳性。

2.肿瘤患者有较高的假阳性率,肿瘤抗原和TPAb有相似的表位存在,肿瘤患者体内产生的肿瘤抗原与TPAb发生交叉反应干扰结果。

3.肿瘤患者体内有一些异常蛋白的生成,对检测TPAb的反应造成了干扰。

案例总结

人体一旦感染TP,可能会终生携带低浓度抗体,机体对TP进行不完全地长期清除,会处于持久感染状态。在长期低免疫状态下,患者是否会有较高的肿瘤发生率,仍需相关研究进一步探讨。而免疫抑制和免疫耐受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被梅毒感染抑制,从而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对其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恶性肿瘤患者TPAb阳性检出率较高,隐性梅毒较普遍,为了降低梅毒的交叉感染,医院应筛查高年龄患者的TP感染情况,尤其是肿瘤患者,女性容易受苍白密螺旋体的感染,TP的流行也与社会经济、思想意识、文化程度有关,且在肿瘤患者中年龄越大,TPAb的阳性检出率越高[2]。

TP抗体阳性患者中排名前三的肿瘤为宫颈癌、肺癌和颈部肿瘤,为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应该对住院肿瘤患者进行TP抗体常规检测[3],所以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应该持续检测传染病方面的血液检查。

临床上根据表现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潜伏梅毒和先天梅毒(胎传梅毒)等,早期梅毒经彻底治疗可临床痊愈,消除传染性,晚期梅毒治疗可消除组织内炎症,但已破坏的组织难以修复。

青霉素如水剂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等为梅毒不同分期的首选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四环素、红霉素等。强调早诊断早治疗,规范治疗后定期进行临床和实验室随访。梅毒治疗后第一年内应每3月复查血清一次,以后每6个月一次,共3年。神经梅毒和心血管梅毒应终身随访。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检验人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对特殊人群的异常结果,尤其是传染病方面应更加慎重,避免造成患者的二次伤害,在工作中应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每一份患者的检验报告!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张西安主任技师 西安市中医医院检验科主任)

梅毒由梅毒螺旋体感染而发病,多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而传播。本案例通过对一例临床肺癌患者TP感染的结果抽丝剥茧,找出原因并进一步对肿瘤患者体内可能干扰TPAb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彰显临床检验思维和沟通的重要性。提醒我们检验人员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该重视此类特殊人群的检验结果,避免错误报告对患者造成不必要得精神和经济双重损失。同时也提示我们针对特殊人群,尤其因各种疾病导致免疫力低下的老年患者,需进行梅毒的筛查和监测,降低梅毒流行传播,改善疾病转归和临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黎娅,瞿琳.肿瘤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调查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6):1832-1833.

[2]田学智,郭爱芝.肿瘤患者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检测及流行特点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02):213-214.

[3]吴立春,胡凤娇.肿瘤患者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07):818-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