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张文宏再发声:脆弱人群病死率将是是否摆脱疫情的重要指标

2022-04-24 10:03:19来源:检验视界网
未来我们是否摆脱疫情可能有很多指标,但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的脆弱人群的病死率将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2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表示,对于这一部分人群,需要加强疫苗接种率,并且给予他们充足的医疗资源和最好的救治,才可以把病死率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

 

张文宏在“科学为盾,战胜疫情”分论坛上发言表示,在当前上海遭遇的这波疫情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病例死亡率(CFR),这一指标也是各个国家评价是否可以走出疫情以及医疗资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张文宏说,在不同的地区,即使是医疗资源比较相似的地区,例如香港、新加坡和上海,病例死亡率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张文宏说,在本轮奥密克戎疫情中,各国都发现,如果医疗资源是充足的、可以覆盖到疫情中最为脆弱的群体,例如老年人和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群,那么就可以最大程度地让这些高风险感染者活下来。与此同时,各国还需要提高脆弱群体本身的抵抗力,应该大力呼吁加强为这一人群的疫苗接种。“我们发现,凡是这一群体疫苗接种非常高的国家和地区,病死率就会大幅度下降,这是我们走出未来疫情重要且关键的科学手段。”张文宏表示。

张文宏也分享了上海疫情的情况:阳性感染者超过43万人,死亡病例25人。在这25人中,7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九成,几乎每一个病例都有基础疾病。与此同时,上海出现的重症病例几乎都没有接种疫苗。对此,张文宏建议,需要提升疫苗接种的效率和可及性,包括上门接种,同时对于脆弱人群给与更好地教育。

“中国因为此前疫情控制得非常好,人们感受到的风险比较低,大家就会出现‘疫苗犹豫’,但我相信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对疫苗的信任度、可及性和接种的便利性”,张文宏说,展望未来,各个国家都需要走出疫情并实现充分的交流。只有做到更高的疫苗接种率和医疗资源供应保障,才能最终安心走出这一波的疫情。

张文宏教授所言确实很有道理,从世界各国新冠数据统计来看,呈现出以下特点:奥密克戎病死率下降,但传播性大大增强;超额死亡人数远远超过官方统计人数;疫苗(国产灭活疫苗及mRNA疫苗)对重症和死亡率保护作用显著;老年人风险较高;疫苗效用可能会随时间衰退;公共卫生政策可以有效放缓病毒传播速度;特效药疗效带来新曙光,等等。

几点可能会影响感染及死亡人口的因素包括:

01 疫苗接种率明显与死亡人口占比呈负相关,疫苗种类、接种时间可能会有影响;

02 适度公共卫生政策的有效性,过渡期相对严格的管制及民众的纪律性;

03 奥密克戎以前的死亡率会对本轮死亡率有影响;

04 医疗资源是否充裕及公共卫生政策如何有效利用资源也是核心问题

最终用以上因素衡量中国的现状: 

01 疫苗因素:中国疫苗接种率为二针85%,加强针40%;考虑到灭活疫苗的效力偏弱且随时间衰减较快,目前的疫苗保护程度仍有较大不足,在开放前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接种率,同时可以考虑引入mRNA疫苗,而对于接种时间较长的人群可能需要补打第四针。

02 公共卫生政策及民众依从性:公共卫生政策及民众的依从性角度应该是中国的优势。

03 前轮感染程度及人口老龄化:中国是此前防疫做得最好的国家,未出现大规模死亡,因而大量患有基础病的老人将是未来病毒扩散下的高危人群。但从人口结构来看,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目前占比14%,相比欧洲、日本现阶段老年人占比不高。

04 医疗资源:中国从人均床位数、医护人员、ICU病床数角度相比发达国家偏低,如何有效调动组织资源,或扩建方舱资源变得非常重要。

05 其他条件:中国相比其他国家后放开也有更有利的因素,比如病毒会随着时间进一步减弱,疫苗、特效药也可能会有更新的突破,医疗资源也有更长的时间做好准备等。

整体来讲,由于中国人口整体基数较大、疫苗尚未达到理想状态的接种率、医疗资源相对不均衡,中国在后续开放的进程中会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目前仍在积极的采取“动态清零”的政策并积极推进各类准备工作是非常合理的,但从长期看我们也猜想放开并与病毒长期共存应该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