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咳嗽该如何用药?7种超经典的不同用药总结!

2022-05-18 11:38:31来源:呼吸
咳嗽是门诊常见主诉,在社区人群中,慢性咳嗽患病率约为10%,国内呼吸专科门诊慢性咳嗽患者可占1/3甚至更高,其病因复杂,增加了临床医生的诊治难度。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的咳嗽进行分析和总结。

 

咳嗽伴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等鼻部症状,干咳或咳少量白黏痰或黄脓痰

这种咳嗽往往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性咳嗽,既可以累及上呼吸道,也可影响气管与支气管,分别发展为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具有自限性,症状一般持续 2~3周。

减充血剂(伪麻黄碱等)与第一代抗组胺药(氯苯那敏)联合应用能明显缓解咳嗽症状,但应注意不良反应,儿童处方需谨慎。

咳嗽剧烈者,推荐由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减充血剂联合镇咳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治疗伴有咳嗽的普通感冒。

咳嗽剧烈而频繁,无痰,影响睡眠和休息

面对这样的患者,可适当给予镇咳治疗。镇咳药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镇咳药,常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那可丁、苯丙哌林。

(1)中枢性镇咳药

右美沙芬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镇咳药,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无镇痛和催眠作用,治疗剂量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亦无成瘾性。成人每次15~30 mg,3次/d。

喷托维林作用强度是可待因的1/3,同时具有抗惊厥和解痉作用。青光眼及心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成人口服每次25 mg,3次/d。

(2)外周性镇咳药

那可丁作用与可待因相当,无依赖性,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适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成人口服每次15~30 mg,3~4次/d。

苯丙哌林是非麻醉性镇咳药,作用为可待因的2~4倍。可抑制外周传入神经,亦可抑制咳嗽中枢。成人口服每次20~40 mg,3次/d。

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

这类咳嗽使用祛痰剂或黏痰溶解剂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咳嗽症状。

(1)愈创木酚甘油醚是FDA唯一批准的祛痰药物,可降低痰液黏稠度,并有一定的支气管舒张作用。常与抗组胺药物、镇咳药物、减充血剂配伍使用。成人口服200~400 mg/次,3~4次/d。

(2)桃金娘油能促进气道和鼻窦黏膜纤毛运动,可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和鼻窦炎等。成人口服300 mg/次,2~3次/d。宜于餐前半小时,凉开水送服,禁用热开水。

(3)氨溴索和溴己新均是黏液溶解剂,氨溴索是溴己新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使分泌物黏滞度下降,还可促进纤毛运动和增强抗菌药物在呼吸道的浓度。

氨溴索:成人口服30 mg/次,3次/d;溴己新:成人口服8~16 mg/次,3次/d。

鼻塞、流涕等症状缓解后,咳嗽症状仍反复,常见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

这种咳嗽通常是感染后咳嗽(PIC),患者近期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病史,咳嗽持续3~8周。

(1)PIC常为自限性,多能自行缓解。

(2)部分咳嗽症状明显的患者可短期应用镇咳药、抗组胺药加减充血剂(如复方甲氧那明,2粒,3次/d,疗程7~14 d)。

咳嗽伴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等典型反流症状

这类患者往往是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一般不需要镇咳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

(1)调整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减重、抬高床头及避免睡前进食,避免过饱,避免进食酸性、辛辣和油腻食物,避免饮用咖啡、酸性饮料及吸烟,避免剧烈运动。

(2)推荐抑酸药物,首选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PPI效果更佳(如奥美拉唑20~40mg,2次/d),需餐前半小时或1 h服用,疗程至少8周;可在抑酸的基础上联用促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5mg,2次/d),建议餐前服用。

(3)对抑酸治疗无效的难治性GERC患者,可使用神经调节剂加巴喷丁与巴氯芬,需注意不良反应。

加巴喷丁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神经系统症状,如乏力、嗜睡、头晕。推荐从初始低剂量300mg/d开始,效果不佳时逐渐递增剂量,最大剂量可达1800mg/d。

巴氯芬联合PPI可显著改善难治性GERC患者的咳嗽症状及咳嗽敏感性。但不良反应略高于加巴喷丁,推荐从10mg/次开始,每天3次逐渐增加剂量至20mg/次,每天3次,疗程8周。

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

这几类慢性咳嗽以刺激性咳嗽为主,冷空气、灰尘、油烟等易诱发咳嗽。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治疗:吸入ICS联合支气管舒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的复方制剂,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4.5μg,2次/d),氟替卡松/沙美特罗(50/250μg,2次/d)或单用ICS治疗。治疗时间8周以上,部分患者需长期治疗或按需间歇治疗。

若症状较重或对ICS治疗反应不佳,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10~20 mg/d,3~5 d)。

若ICS治疗无效,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10mg,1次/d)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减缓气道炎症。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

治疗:首选ICS治疗(如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250μg,2次/d),持续应用8周以上。初始治疗可联合口服泼尼松10~20mg/d,持续3~5 d。

变应性咳嗽(AC):

治疗:避免诱因,吸入ICS(如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250μg,2次/d)或抗组胺药物治疗4周以上,初期可短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0~20mg/d,3~5 d)。

咳嗽表现不典型

此时,应注意是否伴有危重症疾病的可能,如气胸、气管支气管异物、肺水肿、急性心肌梗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这些致命性病因引起的急性咳嗽在临床上相对少见,并非引起急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且多合并其他全身症状,重点是要早期识别、早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45(01):13-46.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08):689-698.

[3].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03):20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