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柳叶刀》:黄体酮保胎用了60年仍有争议

2021-04-02 16:35:29来源:医学新观点
早产是最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世卫组织将早产定义为分娩时不足孕37周。全球不同地区的发生率在5%-18%之间。早产会大大增加新生儿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可能带来长期后遗症,还会对家庭造成长期健康负担。

自1960年代以来,孕激素补充疗法就被用于预防高危女性自发性早产,包括天然孕激素孕酮(也称黄体酮)和人工合成孕激素。然而,随着更多试验的开展,这一治疗策略也始终面临着争议,哪种孕激素更合适,甚至孕激素究竟能不能“保胎”、预防早产?

针对这个影响母婴健康的重要问题,最新一期《柳叶刀》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通过对超过11000名女性和16000名后代的数据的荟萃分析,比较了不同妊娠情况下,不同孕激素预防早产的效果。

据研究团队介绍,“针对孕激素预防早产问题,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个人受试者数据集”。《柳叶刀》同期发表的评论文章表示,这项研究的结果“清楚地证明了孕激素改善部分母婴结局,但也有潜在安全隐患。”

截图来源:The Lancet

研究团队纳入了31项试验中11644名女性和16185名后代的个人数据(最终检索日期为2019年7月30日)。

所涉及孕激素剂型包括阴道黄体酮栓剂/凝胶、口服黄体酮,和用于肌肉注射的人工合成孕激素17-OHPC(己酸17-羟黄体酮)。

大多试验关注单胎妊娠的情况,且主要纳入了早产高危女性——具有自发早产史,或超声检查发现宫颈偏短。

关于孕激素治疗对早产的影响,数据显示:

接受阴道黄体酮治疗的女性(9项试验,3769名女性),34周前的早产风险显著减少了22%;

接受17-OHPC治疗的女性(5项试验,3053名女性),34周前的早产风险呈现出减少17%的趋势,但不太显著;

接受口服孕激素的女性(2项试验,181名女性),34周前的早产风险显著减少了40%。

对于孕中期早产(<28周)和所有早产(<37周),与34周前早产的结果基本一致。

直接对比阴道黄体酮和17-OHPC治疗的数据(2项试验,224名女性)未显示两者对早产的治疗效果有差异。对间接证据的汇总更支持阴道黄体酮,但尚无定论。

图片来源:123RF

治疗也改善了母婴结局的其他部分指标。

接受阴道黄体酮和17-OHPC治疗的女性,围产期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6%和12%,严重新生儿并发症综合风险分别降低18%和19%,虽然统计学上都不太显著。

产妇接受阴道黄体酮治疗,新生儿多项指标显著改善,低出生体重(<2500g)风险降低18%,极低出生体重(<1500g)风险降低30%,新生儿进入ICU风险降低22%,呼吸窘迫综合征风险降低 27%,需要呼吸支持的风险降低23%。

然而,接受孕激素治疗后产妇的并发症可能增加。阴道黄体酮和17-OHPC治疗分别与风险增加14%和17%有关,尽管统计学上不显著。随着体重指数(BMI)增加,产妇综合并发症风险也更高。

整体而言,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治疗效果会根据患者特征而有所不同。但亚组分析数据提示,对于宫颈不短(>30mm)的产妇,可能疗效相对没那么好。

图片来源:123RF

在少数针对多胎妊娠的试验中,研究纳入女性大多并没有其他危险因素。数据显示:

阴道黄体酮治疗未降低双胞胎在34周前早产的风险(8项试验,2046名女性);

17-OHPC治疗也未降低双胞胎或三胞胎在34周前早产的风险(8项试验,2253名女性);在多胎妊娠中,17-OHPC治疗与胎膜早破(<34周)风险增加59%有关;

没有发现有一致证据表明阴道黄体酮或17-OHPC对其他结局有益处或风险。

图片来源:123RF

总结来看,研究团队指出,这些结果表明:

  • 在高危单胎妊娠中,阴道黄体酮和17-OHPC均可以降低妊娠34周前的早产率。考虑到宫颈偏短女性的绝对风险降低更大,治疗对这部分女性可能更为有益。

  • 而口服黄体酮的证据则尚不充分,还不足以支持其使用。

  • 对于高危单胎妊娠女性,医生应当充分与产妇讨论个体风险和潜在获益,共同进行治疗决策。

  • 如未经选择,没有证据支持用孕激素治疗多胎妊娠。

此外,研究者也提出,鉴于现有数据有限,孕激素对于孕产妇的安全性,以及关于婴儿的更多长期结局,都仍需额外评估。而且,考虑到仍然有重要试验正在进行中或可能在未来开展,孕激素预防早产的证据需要不断动态更新。同期评论文章也呼吁,优质的研究、共享数据、综合分析所得出的证据,将为临床实践提供最有力的建议。

参考资料

[1] The EPPPIC Group. (2021). Evaluating Progestogens for Preventing Preterm birth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EPPPIC):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from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The Lancet, DOI: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1)00217-8

[2] Sherrine A Ibrahim, David M Haas, et al., (2021). Role of progestogens in women at risk for 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 the final word?. The Lancet, DOI: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1)003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