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患者尿检中发现2种寄生虫,竟是因为干了这件事

2021-10-09 15:25:42来源:检验科
案例经过

 

患者男性,83岁,临床以眩晕为首发症状入院,入院后查尿液分析,仪器检测结果是WBC 18.40个/ul,RBC 16.20个/ul,上皮细胞 5.0个/ul,细菌3571.70个/ul,尿白细胞酯酶(+)、亚硝酸盐(+)、尿潜血(+)(图1)。

 

于是复检人员用400g离心力离心5min后,倒掉上清液,吸取尿沉渣1滴在显微镜下复检。低倍镜下的形态就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视野所及有来回穿梭的一种小型寄生虫,有慢慢摆动头尾的大型寄生虫。

虫体较小的寄生虫运动活跃,形态为一侧扁平的椭圆形虫体,虫体大的寄生虫呈细长圆柱状线虫,运动迟缓。转高倍视野仔细观察这2种寄生虫,发现个体小的寄生虫有周身纤毛,隐约还能看见虫体内部结构中有核和食物泡,这是我们在自然界中经常见到的草履虫。

另一种个体较大的线虫,有些虫体还在活动,不能活动的虫体内部结构清晰,能看到口腔相对较短,食管有2个膨大部,生殖原基较宽,通过这些特点判断为粪类圆线虫,除这2种虫体外,镜检可见红细胞0-1个/HP,白细胞0-1个/HP(图2),继续将尿沉渣用SM染液染色后,草履虫不着色,粪类圆线虫根据活动和不活动情况着色不一,活动的虫体不着色,不活动的虫体着深浅不一的粉红色(图3),这是因为染色时,草履虫仍为运动活跃的虫体,而部分粪类圆线虫已经不再活动,这正是SM染液的特点,对活体组织不着色,对死亡的成分容易着色的缘故。

 

于是电话联系病区护理人员,询问患者尿液标本留取情况,得知患者是使用了病区公用卫生间内用来测量患者出入量的公用量杯留取尿液后又倒入一次性尿管送检的。此时只能告知护士让患者重新用一次性尿杯留取中段尿后再次送检,并告诉护士及时清洁消毒或更换已被寄生虫污染的量杯。2h后患者再次送来新鲜中段尿,尿液分析结果一切正常(图4)。

 

案例启示

草履虫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原生单细胞动物,已知世界上有22种草履虫。常生活在有机质较丰富的池塘、缓流的小河、居民区附近的水沟以及长期存放污水的容器中。其形态呈长圆筒形,前端钝圆,后端宽而略尖,形状似倒置的草鞋,因此得名。草履虫全身长满纵行排列的纤毛,体内结构有核和食物泡。草履虫可以在缺氧或厌氧环境中生活,其耐污性极强。

草履虫不会在人体内寄生,因此在尿液、粪便等体液标本中若发现草履虫,即可肯定是标本污染所致,要核查标本留取和存放过程,必要时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粪类圆线虫的生活史包括两世代:自生世代和寄生世代,自生世代在土壤中进行。寄生世代是杆状蚴经两次蜕皮为丝状蚴后既具有感染性,可经皮肤、粪口等途径感染人体。粪类圆线虫感染一般为慢性病程,当患者因各种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白血病、结核病或有先天性免疫缺陷,或因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以及艾滋病患者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常被感染,粪类原线虫感染后多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肿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症状。

 

丝状蚴侵入皮肤时可引起局部水肿充血、瘙痒、斑丘疹、荨麻疹等。幼虫若移行至肺部时,可引起刺激性干咳、气促、咯血等。重症患者(多为雌虫定居于支气管上皮所致)可发生支气管肺炎,痰中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可找到丝状蚴。移行到泌尿生殖系统的幼虫多为杆状蚴。粪类原线虫还可侵入脑、肝、肾、胰腺等组织器官,引起相应临床症状。

本文患者没有相关临床症状,再次留尿也未再次找到该幼虫,因此认为第一次尿中见到的粪类原线虫为污染所致。粪类原线虫的实验室检查有粪便直接涂片法(因存在间歇性排虫现象,故应多次反复进行检查)。对于播散性重症患者可通过十二指肠液引流液查找虫体,或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痰液、尿液、脑脊液、腹水等查找杆状蚴或丝状蚴。还可通过血清免疫学检查和分子诊断技术辅助诊断。治疗的常用药物是甲苯达唑,有效率为62.5%,该药可与左旋咪唑(复方甲苯达唑)合用,可提高疗效,减少其副作用,治愈率可达90%左右。阿苯达唑用于重度感染者也可取得良好疗效。

另外,通过此标本的检测,提醒检验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分析前的质量管理,对于需要患者自行留取的体液标本如尿液、粪便等,需要检验人员(门诊患者)和医护人员(住院患者)向患者交代清楚留取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当患者留取后,检验人员或护理人员还要从标本外观核查留取情况并及时送检,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