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人芽囊原虫感染,检验人不容忽视!

2021-04-07 10:26:25来源:检验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逐年下降,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寄生虫病成了罕见病。也正因为如此,容易被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忽视,在我国特别是寄生虫感染率低的北方地区尤甚。因此临床医生需加强对患者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鉴别诊断思维,检验人员需不断提高寄生虫形态学技术和经验,否则一旦遇见寄生虫感染病例,确诊起来一波三折,延误患者诊断和治疗。

近几年来,我们主动为临床发现的寄生虫有:人芽囊原虫、疟原虫、阴道毛滴虫、粪类圆线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十二指肠钩虫、蛔虫、结肠小袋纤毛虫等。在这些感染的寄生虫中,除了疟原虫是血液寄生虫、阴道毛滴虫寄生于尿道和阴道外,其余均是肠道寄生虫,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人芽囊原虫。

我们回顾了近2年的检测数据,检验人员共在15例患者的粪便中检出人芽囊原虫19人次(其中有2位患者先后送检3次标本均检出人芽囊原虫),是我室发现的感染率最高的肠道寄生虫,占粪便寄生虫检出率的90%。阳性率为1.16‰。其中男性占11例,女性4例,年龄从16岁~86岁,既有门诊患者,也有病房患者,涉及11个就诊科室,其中10例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其中有2例肿瘤患者(表1)。


既然人芽囊原虫在肠道寄生虫病中感染率最高,那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在工作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临床医生了解到患者有胃肠道症状时需给其开具粪便常规检查,特别是肿瘤、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艾滋病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容易并发人芽囊原虫感染,因为人芽囊原虫属于条件致病性原虫,在人体免疫力强时,可以少量寄生在人体肠道而无临床表现,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就可大量繁殖并导致出现胃肠道症状,虽然人芽囊原虫感染不能危及患者生命,但是会引起患者腹胀、疼痛或腹部不适,也可加重原发病病情,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在检验人员报告人芽囊原虫感染时,需要积极给予治疗

 

下面对人芽囊原虫的相关知识做一介绍,希望能引起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的重视。

 

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全球有大约10亿人感染人芽囊原虫。我国不同地域统计的感染率为1.9%-32.1%,曾经长期被认为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肠道酵母菌。近年来大量证据表明,该虫是寄生在高等灵长类和人类肠道内可致病的原虫。

1、形态

人芽囊原虫大小差异较大,直径2~200μm,多数为6~15μm,形态结构复杂,形态有空泡型、颗粒型、阿米巴型和包囊型4种类型虫体(图1-图4),粪便中常见空泡型。直接涂片镜检空泡型虫体呈圆形,直径4~15μm,中央见透亮的大空泡。核呈月牙状或块状(图1)。阿米巴型虫体形似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有1-2个伪足,但并不具备运动能力,其常在腹泻患者中发现,推测该形态可能与致病性有关。

 

一般认为,包囊为其感染阶段。

人芽囊原虫生殖方式包括:

①二分裂(最主要的增殖方式);

②孢子生殖;

③内二芽增殖;

④裂体增殖。

 

2、实验室检验

目前人芽囊原虫检测方式主要有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碘液染色法、水洗沉淀法、酸醚沉淀法、瑞氏染色法、体外培养法以及PCR法等。本实验室可用的方法有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碘染色法、瑞氏染色法。人芽囊原虫形态学的识别对明确诊断尤为重要。镜下人芽囊原虫形态多变、大小相差悬殊,粪便标本放置时间、环境温度、药物治疗等都可导致人芽囊原虫形态发生改变,且粪便杂质多、镜检背景不清晰,需与常见的白细胞、红细胞、类酵母菌、淀粉颗粒、脂肪球、花粉颗粒及其他原虫包囊等杂质相鉴别,对检验工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

 

我们的工作经验是若直接涂片法镜下发现折光性强、大小不一、透明或半透明、有空泡结构或颗粒结构的圆形或椭圆形类似红细胞、白细胞和吞噬细胞大小的成分时,就必须要求进行瑞氏染色或碘染色,以鉴别诊断是否为人芽囊原虫。

3、致病性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免疫受损、卫生条件差、食用污染的食物或水的人群更容易感染人芽囊原虫。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多数为自限性。一般情况下人芽囊原虫>5个/高倍视野时,就可出现消化道症状。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痉挛、恶心以及非特异性胃肠道症状,包括腹胀、呕吐、厌食、体重减轻和胃肠胀气。急性患者可有水样腹泻和发热。儿童患者多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大便次数1~30次不等,为稀水样便,可含黏液,个别排血样便。

 

因人芽囊原虫诊断标准尚不明确,对不明原因腹痛、反复腹泻、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的患者建议检查粪便常规,以确定是否有人芽囊原虫感染的可能。人芽囊原虫主要传染源是人芽囊原虫感染患者、带虫者及被人芽囊原虫感染的动物。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有研究表明人芽囊原虫感染可能引起肠易激综合征,亦可引起荨麻疹的发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患者常常并发人芽囊原虫感染。很多肿瘤化疗后因为免疫力低下导致感染人芽囊原虫。

4、治疗

对于人芽囊原虫的治疗,成人用药首选甲硝唑、其次是替硝唑、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一些中成药也有一定的疗效,甲硝唑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部分患者因副作用明显或出现耐药、根治效果不佳而需换药治疗。

 

总之,人芽囊原虫感染不容忽视。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生应时刻保持对寄生虫感染疾病的认识、加强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高鉴别诊断思维,积极筛查和治疗人芽囊原虫感染患者。检验人员需不断提高寄生虫形态学识别能力。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多沟通交流,才能治愈更多的寄生虫感染的患者,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