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医汇

首页 > 行业动态

反转?这种备受关注的新冠突变株,致命程度究竟如何?

2021-04-15 17:46:25来源:生物谷
随着疫情变化,关键突变株的影响监测对于公共卫生策略变得越来越重要。最初在英国发现的B.1.1.7是较早进入大众视野的关键突变株,而且仍在持续受到关注。

近日,《柳叶刀-感染病学》(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和《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分别发表了有关B.1.1.7突变株的重要流行病学研究,以不同角度的证据支持了B.1.1.7突变株确实更容易传播,强调了继续采取防控措施减缓流行的必要性;但在致病严重程度上,两项研究却带来“反转”,均提示B.1.1.7突变株未加重病情。

鉴于突变株监测的重要性,两项研究也同时在《柳叶刀》网站首页得到推荐。

截图来源:The Lancet

近半年来,大多研究都支持B.1.1.7突变株更具传播性这一观点。在致病严重程度方面,证据则相对不那么完善。此前,BMJ、Nature等权威期刊发表研究表明B.1.1.7突变株会增加死亡率。今年2月,英国政府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指出,“感染B.1.1.7突变株可能与住院和死亡风险上升有关。”不过,这份报告也同时说明,相关分析并未明确检测B.1.1.7突变株,而是通过替代结果推测突变株的感染情况——通过对常见病毒株S蛋白基因进行核酸检测,如阴性则推测感染B.1.1.7突变株。

第一篇研究发表于《柳叶刀-感染病学》,就克服了这个重要挑战,来自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团队,对英国住院患者的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以进行更明确的分析。

截图来源: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

研究纳入了2020年11月9日-2020年12月20日英国伦敦两家医院急性入院患者的新冠阳性样本,最终对341例患者的样本测序后发现,其中198例(58%)为B.1.1.7突变株感染。整体而言,感染B.1.1.7突变株的患者更年轻、合并症更少,更多为少数族裔。

在调整医院、性别、年龄、合并症和种族等因素后,研究团队并没有观察到B.1.1.7突变株与重症和死亡风险有明显关联。B.1.1.7突变株感染者中,重症或死亡比例为36%,其他新冠病毒株感染者中这一比例为38%;死亡率则分别为16%和17%。进一步细分重症的不同程度,或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结果也是相似的。

▲不同年龄组中,感染B.1.1.7突变株(每组右侧)和其他病毒株的重症(橙色)和死亡(红色)比例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别

在非重症患者中,B.1.1.7突变株感染者中明显更多人(44% vs 30%,p=0·0063)需要通过面罩或鼻导管吸氧。不过,研究团队认为,这也可能受到基础疾病等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

此外,B.1.1.7突变株阳性样本中,病毒载量确实明显更高。研究团队指出,这也提示了B.1.1.7突变株具有更强的传播性。

研究团队还将此次全基因测序结果与此前研究中对B.1.1.7突变株的替代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随着时间推移,B.1.1.7突变株和其他病毒株的分布变化大致趋势一致。

在同期发表的评论文章中,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团队指出,这项研究在病情严重程度上得出“反转”结果,可能与研究间的差异有关。比如早期研究基于社区检测数据开展,而这项研究针对住院患者,更多纳入了老年人群。另外,此前几项重要研究中通过替代检测被假设归为B.1.1.7突变株的样本,实际近一半S基因状态未知,换言之,近一半不能真正确认是B.1.1.7突变株感染,而这些样本大多来自疗养院等新冠死亡率较高的环境。

相比之下,这项研究的优势在于“使用全基因组测序,而且招募住院患者。这些人群更好地反映了疾病严重程度,如果突变株毒性增强,将对这些人群产生相当显著的影响。”总体而言,评论文章认为这些发现“令人放心”,但仍然需要从更大规模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截图来源: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柳叶刀公共卫生》发表的第二项研究来自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团队,通过大量患者在App报告的症状数据,以及当地B.1.1.7突变株流行情况,来评估两者的关联。

从2020年9月28日-12月20日,约36920名用户通过App报告了新冠阳性检测结果以及他们的症状。研究团队基于英国公共卫生部门对B.1.1.7突变株的替代检测(常规S蛋白基因阴性)数据,估算了B.1.1.7突变株感染比例。

关联这些数据后,研究团队发现,不同地区B.1.1.7突变株整体流行程度与该地区用户报告症状没有明显关联。在最早流行B.1.1.7突变株的地区,患者报告的症状总数或症状持续时间没有显著改变。

与此同时,2020年10月1日前报告核酸阳性的36509名用户中,有249名(0.7%)可能发生了二次感染。但没有证据表明B.1.1.7突变株与二次感染频率更高有关,二次感染的发生率更多出现在总病例数上升的区域,而非B.1.1.7突变株感染率增加的区域。研究团队认为,这也提示,新冠疫苗可能仍然会对B.1.1.7突变株有效。

此外,相对于此前已广泛存在的病毒株,B.1.1.7突变株的有效再生数Rt(每个患者在感染期间造成的平均病例数)增加了1.35倍,这提示更强的传播性。

同期发表的评论文章中,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Britta Jewell博士指出,这项研究强化了“B.1.1.7突变株传播能力增强”的观点。同时,她强调,“尽管B.1.1.7突变株可能没有加重症状,但只要新冠病毒继续大规模传播,新突变的出现不可避免。持续对突变株加强监测,对于结束新冠大流行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

[1] Dan Frampton, et al., (2021). Ge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effect of the emergent SARS-CoV-2 B.1.1.7 lineage in London, UK: a whole-genome sequencing and hospital-based cohort study. Lancet Infect Dis, DOI: 10.1016/S1473-3099(21)00170-5.

[2] Ong SWX, et al., (2021). Lack of detail in population-level data impedes analysis of SARS-CoV-2 variants of concern and clinical outcomes. Lancet Infect Dis, DOI: 10.1016/S1473-3099(21)00201-2.

[3] Graham MS, et al., (2021). Changes in symptomatology, reinfection, and transmissibi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SARS-CoV-2 variant B.1.1.7: an ecological study. Lancet Public Health, DOI: 10.1016/ S2468-2667(21)00055-4.

[4] Jewell BL, et al., (2021). Monitor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ARS-CoV-2 B.1.1.7 variant and other lineages. Lancet Public Health, DOI: 10.1016/ S2468-2667(21)00073-6.

[5] Early Reports of U.K. Variant's Lethality Appear Greatly Exaggerated. Retrieved April 14, 2021, from https://www.medpagetoday.com/infectiousdisease/covid19/92057

[6] B.1.1.7. variant more transmissible, does not increase severity, Lancet studies suggest. Retrieved April 14, 2021,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1-04/tl-bvm041321.php